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合同知识 > 劳动合同效力 > 劳动合同什么时候生效

劳动合同什么时候生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4-05-22 12:01:48 人浏览

导读:

劳动合同何时生效?期限如何确定?遇到纠纷时效多久?本文详细解读了劳动合同的相关法律条款,包括生效时间、期限约定和纠纷时效,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维护自己的权益。

  一、劳动合同什么时候生效

  1.劳动合同的生效时间,通常在劳动合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盖章时开始。这意味着一旦双方都在合同上签字或盖章,劳动合同就具备法律约束力。

  签字日期与合同约定的日期应保持一致。

  2.但如果合同中有明确的生效日期约定,那么该日期就是劳动合同的生效时间。这一规定源自《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

  二、劳动合同期限如何确定

  劳动合同的期限是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共同协商确定的,法律并未对此做出强制规定。然而,劳动合同的期限与试用期的长短有直接关联。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

  1.如果劳动合同期限在三个月以上但不满一年,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2.期限在一年以上但不满三年,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3.如果是三年以上固定期限或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试用期的工资按照劳动合同所约定的正式工资的百分之八十计算,但不能低于该企业同种岗位的最低档工资。

  如果合同中有关于试用期工资的具体约定,且该约定高于法律所规定的标准,那么应按照合同的约定执行。

劳动合同什么时候生效

  三、劳动合同纠纷时效多久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

  1.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这个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

  2.如果在时效期间内,当事人一方向另一方主张权利,或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对方同意履行义务,那么时效期间会中断,并从中断时起重新计算。

  3.如果因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当理由导致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时效期间内申请仲裁,那么时效会中止,直到导致时效中止的原因消除后,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4.对于因拖欠劳动报酬而发生的争议,如果劳动关系仍然存在,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时效期间的限制;但如果劳动关系已经终止,那么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也规定了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文件,你了解它的生效时间和期限约定吗?如果遇到纠纷,你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吗?法律快车将持续为你提供法律支持和建议。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