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工伤赔偿 > 工伤事故赔偿 > 劳动法规定员工工伤怎么样开工资待遇

劳动法规定员工工伤怎么样开工资待遇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3-06-16 11:10:20 人浏览

导读:

劳动法规定员工工伤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如果用人单位拒绝履行支付工伤待遇义务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来维护工伤后的合法权益。

  一、劳动法规定员工工伤怎么样开工资待遇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二、工伤后劳动者如何维权

  法律快车提醒您,工伤后劳动者有以下维权方式:

  1.单位不承认工伤时,要是职工或者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否认是工伤的,用人单位需承担举证证明的责任;

  2.双方协商赔偿数额和范围;

  3.协商不成的,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受害人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在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什么样算工伤

  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的规定。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