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人事争议知识 > 辞职 > 劳动法规定员工什么情况下辞职

劳动法规定员工什么情况下辞职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4-05-09 21:48:18 人浏览

导读:

劳动法规定了员工辞职的多种情形,包括未提供劳动保护、未及时支付报酬等。被迫辞职可获得经济补偿,计算方式依据工作年限和月工资。自愿与非自愿辞职在劳动法中有明显区别。

  一、劳动法规定员工什么情况下辞职

  劳动法规定,员工在以下情况下有权辞职:

  1.当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时,员工可以提出辞职;

  2.如果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员工同样有权辞职;

  3.当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时,员工可以选择辞职;

  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如果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劳动者可以提出辞职;

  5.因《劳动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员工可以辞职;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员工也可以提出辞职。

  7.如果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无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二、被迫辞职的赔偿条件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员工被迫辞职可获得经济补偿。具体来说,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包括:

  劳动者依照《劳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1.用人单位依照《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依照《劳动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依照《劳动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3.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4.依照《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劳动法规定员工什么情况下辞职

  三、自愿与非自愿辞职区别

  自愿辞职与非自愿辞职在劳动法中存在明显的区别。

  1.自愿辞职是指员工因个人原因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这种情况下,员工通常需要提前一定天数(通常为30天)向用人单位发出辞职通知,以便用人单位有足够的时间找到合适的替代人选。

  2.非自愿辞职则是指员工因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或者严重侵害劳动者权益而被迫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这种情况下,员工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且有权获得经济补偿。

  3.这种区分的意义在于,它保护了员工的合法权益,确保了员工在遭受不公正待遇时能够得到应有的赔偿和保障。

  4.它也提醒用人单位要依法用工,尊重员工的权益,避免违法行为带来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

  你对辞职后的权益保障还有疑问吗?法律快车为你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快来发起咨询吧!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