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合同法 > 劳动法律责任 > 劳动者赔偿用人单位损失的上限,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情形

劳动者赔偿用人单位损失的上限,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情形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8-25 11:44:39 人浏览

导读:

劳动者赔偿用人单位损失的上限是每月扣除不超过劳动者的月工资的百分之二十。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情形有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违反企业相关规定以及未尽职责等行为。

  劳动者赔偿用人单位损失的上限是每月扣除不超过劳动者的月工资的百分之二十。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情形有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违反企业相关规定以及未尽职责等行为。

  一、劳动者赔偿用人单位损失的上限

  劳动者赔偿用人单位损失的上限为每月扣除不超过员工月工资的20%。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劳动合同约定了劳动者因个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时应该赔偿,用人单位可按照约定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经济损失的赔偿。但是是有扣除上限的,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二、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情形

  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情形主要包括:

  1.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导致企业损失:如劳动者未履行提前通知义务而径自离开工作岗位,使得短期内企业无法补充人员或者,有些公司的重要项目可能因劳动者的不辞而别而无法完成,造成外部的商业违约风险,间接给公司造成损失;

  2.劳动者违反相关约定导致企业损失,如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泄漏用人单位商业秘密从而导致企业利润下滑产生经济损失;

  3.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劳动者职务行为导致企业损失,主要表现为没有按照岗位职责履行自己的义务,有未尽职责的严重过失行为或者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故意行为,使用人单位有形财产、无形财产遭受重大损害的情形。

  三、劳务关系受伤的怎么赔偿

  劳务关系中没有工伤问题,雇员在工作中受到伤害可以按普通侵权造成人身损害赔偿的标准承担赔偿责任。法律快车提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规定,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