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共同出资婚前买了一个期房,购房合同签了一个人,我现在该怎么做

更新时间:2019-06-18 10:59:09人浏览
问题描述:
您好,我们共同出资婚前买了一个期房,2019年7月份交房,购房合同签了一个人,如果在领房产证之前领了结婚证,可不可以在房产证上加上我的名字,我现在该怎么做我们共同出资婚前买了一个期房,购房合同签了一个人,我现在该怎么做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房产纠纷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15348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决定签合同、交第一笔定金前要慎重,以免一开始就进入开发商的圈套。 amp;目前许多房产交易还处在“卖方”市场阶段,许多房地产商借其优势地位,与消费者签订了权利和义务不对等的合同,亟需政府有关部门对房产市场进行规范和调控。
同时,消费者也应采取恰当方式维权,比如变通合同形式、在开发商提供的合同文本上加“附页”等,这是法律允许的,也是必要的。  专家们提醒消费者在签合同时尤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检查开发商的“五证两书”原件是否齐全,即《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销售预售许可证》《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并要抄下证件的号码。
  房子宏观规划(主要是外部环境)要详细约定。如户型、绿化、相关配套设施、开发商对小区的承诺等,可以以“附页”或“附条件合同”的形式签订。  约定房子面积。建筑面积、套内面积、使用面积及其测量方法要明晰,将开发商有关面积的宣传材料择要写入合同。
  交房时间和预期交房条件要具体明确。比如交房装饰标准、物业的服务项目、收费等,同时明确违约责任。注意开发商利用“合理顺延”权利过长延迟交楼时间。  明确房产证办理的具体时间以及无房产证、迟办房产证的违约责任。
  房子的保修期限和范围。依据国家规定的质量问题判断标准,确定是否出现质量问题,并对维修期限、条件作出约定。
2019-06-18 10:36:46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48696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婚后房产证上加名字: 夫妻婚后购麦的房产,如果房产证上只有一方的名字,现在想把对方的名字也加上,只需要双方持结婚证、份身证、房产证,到房管局办事大厅填写一份双方共同拥有该房产的申请,就可以办理房产证增加共有人的业务,费用包含配图费、登记费等,大约在100元以内。
2019-06-18 10:44:36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45597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三)》第七条 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条第
(三)项的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不算你们共同财产。
2019-06-18 10:52:42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51812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购房合同和房产证上的名字必须一致的,但是房产证办理之后可以进行过户或者是加名,以房产证上加名字为例:  
1、赠与:到公证部门办理房屋的赠与公证,然后到财税部门办理完税或免税手续,再到国土房管局的测绘部门出具测绘附图,最后持房地产登记申请书、完税或免税证明、测绘附图、原房地产权证书、赠与公证书、身份证明等资料,到国土房管局交易登记部门申请房地产权赠与登记。  
2、买卖:可以持房地产转移登记申请书、房地产买卖合同、房地产测绘部门出具的测绘附图、原房地产权证书、身份证明等资料,到国土房管局交易登记部门申请房地产权转移登记。  
3、析产:需要先到公证部门办理房屋的夫妻析产公证手续,然后到财税部门办理完税或免税手续,再到市国土房管局测绘部门出具的测绘附图,最后持房地产登记申请书、完税或免税证明、夫妻析产协议书、测绘附图、原房地产权证书、身份证明等资料,再到国土房管局交易登记部门申请房屋析产登记。
2019-06-18 10:59:09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婚前签订购房合同,婚后取得房产证,请问房屋所有权归谁
婚前签订购房合同,婚后取得房产证,请问房屋所有权归谁
婚前签订购房合同,婚后取得房产证,请问房屋所有权归谁-法律快车【来自浦东新区的王先生咨询】婚前签订购房合同,婚后取得房产证,请问房屋所有权归谁【法律快车解答】这
离婚房产
人浏览
决定签合同、交第一笔定金前要慎重,以免一开始就进入开发商的圈套。amp;目前许多房产交易还处在“卖方”市场阶段,许多房地产商借其优势地位,与消费者签订了权利和义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按揭购房流程
按揭购房流程
按揭购房流程是,先订立购房合同;然后申请在银行开立账户;其次按照银行的要求提供与借款有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说明等资料;
房地产
人浏览
婚前共同出资购房的注意事项
婚前共同出资购房的注意事项
赵男和周女婚前各出资10万元作为首付款购置了一套预售商品房,同时,俩人联名做了总额为40万元的购房按揭贷款。之后赵男将自己的工资存款帐户作为还款帐户,每月向贷款
离婚房产纠纷
人浏览
婚前个人按揭购房,婚后共同还贷,离婚房屋怎么分?
婚前个人按揭购房,婚后共同还贷,离婚房屋怎么分?
婚前个人按揭购房,婚后共同还贷,离婚房屋怎么分?婚前一方已经支付了首付,且按期支付了一段时间的月供,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继续支付月供,直至还完贷款,这时夫妻双方
离婚房产纠纷
人浏览
按揭买房注意事项
按揭买房注意事项
按揭买房需要注意的事项有,需要按照贷款人的要求提供与借款有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说明;需要依法订立书面的借款合同;需要按
房地产
人浏览
1,婚前签订合同,可以认定为婚前财产,但是,婚后所交的首付以及房款,如果有证据证明是自己婚前的款项交付,那这笔钱可以认定为婚前财产,如果有证据证明是借别人的,那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您好,婚后财产一般共同所有,平均分割。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除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中列出的几项有关个人债务的认定外,我们还应结合本法第十八条的个人特有财产作一下分析。根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1、婚前财产在协议离婚时不需要写入离婚协议书,因为婚前财产属于个人财产,而不是夫妻共同财产,所以不涉及隐藏夫妻共同财产的问题。2、根据《婚姻法》第18条的规定,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二手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审判原则
二手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审判原则
二手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审判原则如下:双方可以先行私下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可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仲裁裁决、调解书拒不履行
房地产法
人浏览
你好,可以要求登记在个人名下,登记在双方名下的变为夫妻共同财产
全部5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二手现房交易税费由买家还是卖家承担
二手现房交易税费由买家还是卖家承担
二手现房交易税费由买卖双方一同承担。买家需缴纳房款1.5%的契税、0.05%的印花税、交易费、测绘费、权属登记费取证费;卖家需缴纳交易费、房款0.05%的印花税
房地产法
人浏览
不能。即使是登记在男方名下,但仍是共同财产。
全部5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您好,建议协商处理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二手现房抵押贷款要多久放款呢
二手现房抵押贷款要多久放款呢
二手现房抵押贷款一般三周左右放款,具体可以咨询当地银行。借款人在银行开立活期存款帐户后准备贷款要求的资料,面签银行、银行报卷和审批;银行审批通过后通知借款人审批
房地产法
人浏览
法律分析:装修可以提取公积金,需要以下材料:合法的身份证件(居民身份证、户口本或其他有效居留证件)原件和复印件房装修工程施工合同或工程预算表(职工自行装修)原件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二手房离婚怎么分割
二手房离婚怎么分割
二手房离婚分割如下:属于个人财产的分割给个人,属于共同财产的房子夫妻双方可以协商确定;双方有协议的,按照协议进行分割处理;有争议且协商不成的可以根据出资人、出资
房地产法
人浏览
在退房时,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法律事项:首先,确保您符合退房的法定条件,如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或存在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的质量问题。其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买卖二手房是否还要土地转让证
买卖二手房是否还要土地转让证
买卖二手房需要土地证。房屋和土地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办理二手房买卖过户手续时,当事人必须提供身份证、房产证、土地证、完税证明等资料,没有土地证的二手房无法办理登
房地产法
人浏览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什么问题
全部5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二手房网签了以后卖家可以不可以再修改
二手房网签了以后卖家可以不可以再修改
二手房网签了以后经双方协商卖家可以再修改。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合同内容的修改属于合同变更行为,必须合同当事人协商达成一致合意,达成合意后对修改事项双方签字确认即产
房地产法
人浏览
小区没住人要交物业管理费。小区内有未完工建筑的可以向物业公司申请物业费打折低于规定标准的15%~30%,业主办理入住手续后未入住、未使用物业的可以向物业服务企业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建议签订协议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这个法律问题需要看你这边的情况,再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解答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这个法律问题需要看你这边的情况,再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解答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