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没签劳动合同员工工作一年被辞退辞退了,员工要求双倍工资合理吗?

更新时间:2019-10-27 05:42:10人浏览
问题描述:
你好,没签劳动合同员工工作一年被辞退辞退了,员工要求双倍工资合理吗?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劳动纠纷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42045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根据规定,如用人单位不支付未签合同的双倍工资,由劳动者申请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因此目前关于双倍工资的申请,仲裁支持的可能性比较小。 但就单位没有签合同来看,单位应该没有给你缴纳社会保险,你可以诉请要求单位给你补缴社会保险,并支付你无故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关于劳动关系的证明,你可以参照陈律师的方法,或找你的同事或客户等知情人员证明。
2019-10-27 05:17:03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67225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2019-10-27 05:21:46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82305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单位辞退员工是自己的权利,但是必须得符合法定程序,用人单位解除与你的劳动关系(或者说辞退、开除你)分以下三种情况,你自己对照下属于哪种情况,应该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而没有支付给你的,可以在1年内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用人单位与你解除劳动关系,没有任何理由,也没有支付任何经济补偿的,你没有过错不存在《劳动合同法》39条规定的情形,可以认定该用人单位行为属于《劳动合同法》87条规定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情形,应该支付你赔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你2个月的本人工资;
2、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9条规定情形与你解除劳动关系的,其中符合《劳动合同法》46条规定的,应该支付你经济补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你一个月本人工资;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0条,并且没有提前1个月通知你的还应多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
3、你存在《劳动合同法》39条的规定的情况,用人单位与你解除劳动关系的,不需要支付任何经济补偿,也不需要提前通知你;但是,这需要用人单位举证并且书面通知你解除劳动关系。相关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
39、
40、
46、
47、87条《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9条
2019-10-27 05:28:01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47472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劳动者可以寻找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如: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去地税局打印并盖章的个税完税证明、用人单位为你办理的暂住证、考勤记录、社会保险缴纳记录、派工单、同事证言(离职在职的都可以)、录音录像或者其它有你名字和公章或老板签字的的书面材料等。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被用人单位辞退的赔偿金以及补缴社保等。
  
一、如何申请劳动仲裁:
  
1、去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立案时需携带:仲裁申请书2份、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相关证据复印件和证据清单2份;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北京地区不需要提供登记信息)。
  
2、提交材料后,5个工作日仲裁委给予立案,然后给双方举证期,给对方答辩期;然后开庭审理,之后对你们双方进行调解,调解不成仲裁委会下达裁决书;劳动仲裁60天内结案;对于裁决书不服,我们可以起诉到法院;
  
3、申请劳动仲裁期间,不耽误劳动者去新单位工作。
2019-10-27 05:42:10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没签劳动合同无故辞退员工补偿吗
没签劳动合同无故辞退员工补偿吗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需要以书面的劳动合同为依据,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许多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这种情况下辞退员工的怎么处理呢?下面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
劳动争议处理
人浏览
劳动者可以寻找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如: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去地税局打印并盖章的个税完税证明、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试用期可以辞退员工吗
试用期可以辞退员工吗
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开除劳动者并且不需要支付劳动者补偿金,
劳动法
人浏览
不签订劳动合同辞退员工,也要双倍工资赔偿
不签订劳动合同辞退员工,也要双倍工资赔偿
30岁的申请人张某于2011年10月16日进入佳联工贸有限公司从事仓管工作,并与该公司签订了为期两个月的试用期合同。两个月后张某转正,其工资为每月1800元。但
劳动合同争议
人浏览
员工不签合同,用人单位能否辞退?
员工不签合同,用人单位能否辞退?
网友疑问:我是一家服装厂的企业负责人,现在不少工人进厂后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也不愿参加社保,很苦恼。企业该怎么办?律师解答:《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
解雇辞退
人浏览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外包员工怀孕可以被辞退吗
外包员工怀孕可以被辞退吗
外包员工怀孕不可以被辞退。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能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
劳动法
人浏览
如果到期单位不续签可以要求经济补偿金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尽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没签劳动合同,但双方已形成事实劳动关系。按照法律的规定,如果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时,需要依法向员工支付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1.试用期用人单位解除与职工劳动关系,不需要提前通知,但需要证明职工不符合录用条件。试用期公司不需要理由解雇职工的说法是不成立的。2.如果用人单位解除与你的劳动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需要缴纳城市建设维护税的是
需要缴纳城市建设维护税的是
纳税人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税额的需要缴纳城市建设维护税。实践中,市区的税率为7%,县城和镇的税率为5%,纳税人不在市,县城或县属镇的税率为1%。
税法
人浏览
你好,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怎样按政府指导价交契税
怎样按政府指导价交契税
按政府指导价交契税如下:90平方以下契税为1%;90平方~144平方以下契税为1.5%;144平方及以上契税为3%;房子性质为别墅或商业用途的、小区容积率小于2
税法
人浏览
你可以申请仲裁维权。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建议去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去之前最好录个音作为证据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店面房要纳税吗
店面房要纳税吗
店面房要纳税。对于自用的店面房,通常按照房屋的计税余值计算房产税;对于出租的店面房,通常按照租金收入计算房产税,从租计征的法定税率是12%。
税法
人浏览
伤残鉴定通常需委托专门机构进行,携带完整材料。选择机构时,应考虑其专业性和信誉度,确保鉴定结果公正有效。同时,准备材料要齐全,以保证鉴定顺利进行。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南京车辆购置税怎么算
南京车辆购置税怎么算
南京车辆购置税的计算是:应纳税额=计税价格×税率,税率为10%,以实行从价定率的办法计算。计税的价格为支付给经销商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不包括增值税税款(税率1
税法
人浏览
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维权:首先,与公司协商解决;其次,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最后,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租金发票的税率是多少
租金发票的税率是多少
租金发票的税率是:有形动产租赁税率17%,不动产租赁税率11%。房屋租赁属于不动产租赁,增值税税率是11%,小规模纳税人按照5%征收率征收增值税,个人出租住房减
税法
人浏览
您好,劳动合同和公司规章制度中是怎样规定的呢?如果没有明确规定的话,您是可以拒绝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有哪些
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有哪些
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有:一是惠及范围“再扩大”,能够享受减征政策的乘用车排量限制从1.6升提高到2.0升;二是政策发力“更应时”,符合条件的乘用车均可享受减征政策
税法
人浏览
意外坠楼要看公司有没有责任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是个人还是公司的,个人可以找继承人,公司找法人找继承人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单位合同到期单位不续签的,具备一定条件的劳动者可以领到失业金。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有:失业前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工作了十天是有工资的。劳动者依法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实际工作天数和劳动合同签订的报酬进行支付,并且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法律依据: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