乁我是烈士家属抱养的是烈士子女吗

更新时间:2023-08-30 02:07:32人浏览
问题描述:
乁我是烈士家属抱养的是烈士子女吗
2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74689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烈士子女待遇有何政策 :烈士子女享有许多的优惠政策,如果是未成年子女,一般可领取烈士褒扬金、定期抚恤金以及一些特殊的优惠政策。法律依据:《烈士褒扬条例》第十三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烈士遗属,享受定期抚恤金: (一)烈士的父母或者抚养人、配偶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或者收入水平低于当地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的; (二)烈士的子女未满18周岁,或者已满18周岁但因残疾或者正在上学而无生活来源的; (三)由烈士生前供养的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或者已满18周岁但因正在上学而无生活来源的。 符合前款规定条件享受定期抚恤金的烈士遗属,由其户口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定期抚恤金领取证,凭证领取定期抚恤金。
2023-08-30 02:07:21
继承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29296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法律分析:烈士子女待遇有何政策 :烈士子女享有许多的优惠政策,如果是未成年子女,一般可领取烈士褒扬金、定期抚恤金以及一些特殊的优惠政策。法律依据:《烈士褒扬条例》第十三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烈士遗属,享受定期抚恤金: (一)烈士的父母或者抚养人、配偶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或者收入水平低于当地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的; (二)烈士的子女未满18周岁,或者已满18周岁但因残疾或者正在上学而无生活来源的; (三)由烈士生前供养的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或者已满18周岁但因正在上学而无生活来源的。 符合前款规定条件享受定期抚恤金的烈士遗属,由其户口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定期抚恤金领取证,凭证领取定期抚恤金。
2023-08-30 02:07:32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什么情况下可由男方抚养?
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什么情况下可由男方抚养?
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特殊情况下,也可随父方生活。两周岁以下的未成年子女,应与“哺乳期的子女”视为同一概念。这一阶段的婴儿,更需要母亲细心、真挚的照
抚养义务
人浏览
收养的孩子有代位继承权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起,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且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养子有财产继承权吗
养子有财产继承权吗
如果收养程序符合法律的规定,针对养父母的遗产,养子是有继承权的;第一顺位的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和父母。第二顺位的继承人包
继承
次播放
继父母收养继子女的相关规定
继父母收养继子女的相关规定
继父母收养继子女,是将继父母子女关系转变为养父母子女关系的法律行为。《收养法》第14条规定:“继父或者继母经继子女的生父母同意,可以收养继子女,并可以不受本法第
收养手续
人浏览
收养继子女可以不受哪些条件限制?
收养继子女可以不受哪些条件限制?
继父或者继母经继子女的生父母同意,可以收养继子女,并可以不受下列限制:1、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2、无子女,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
收养条件
人浏览
《民法典》规定收养的子女有遗产继承权,且是第一顺位。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收养子女必须到民政局进行登记。收养后养父母与养子女属于拟制的父母子女关系。法律依据:《民法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被收养的子女对生父母有赡养义务吗?
被收养的子女对生父母有赡养义务吗?
核心提示: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被收养的子女对生父母有赡养的义务吗?根据婚姻法及收养法的规定,养子女与生父母间的权利和义务,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法律快
婚姻家庭
人浏览
烈士遗孀单方面收养的子女,即烈士的子女的子女,烈士的地二代,看到过相关文件算是烈士子女,但是现在一时找不到那个文件了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烈士遗孀单方面收养的子女,即烈士的子女的子女,烈士的地二代,看到过相关文件算是烈士子女,但是现在一时找不到那个文件了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老人财产分配官司受理后多长时间才能宣判
老人财产分配官司受理后多长时间才能宣判
受理老人财产分配官司后一般三至六个月宣判。如果人民法院是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一般需要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宣判,若是有特殊情况导致延长了的,就可能会超过六个月;如
民事案由
人浏览
需要根据具体案情判断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在我国,遗产继承的方式分为如下四种:1.遗嘱继承,即被继承人在生前订立遗嘱,指定继承人继承自己的遗产;2.遗赠,即被继承人生前订立遗嘱,将遗产赠与国家、集体,或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