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患权利义务 > 医生的义务 > “因为医生没房所以没医德”是悖论

“因为医生没房所以没医德”是悖论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2-24 03:18:30 人浏览

导读:

3月20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研究专家、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在广州对新医改做了全新阐述,在全省几百名医政工作者前,她表示新医改方案中不少提法仍存在问题,医改推进重点在于如何将政府投入变成老百姓福利。她建议:配合医改首先要为医护人员提供保障性住房。

3月20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研究专家、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在广州对新医改做了全新阐述,在全省几百名医政工作者前,她表示新医改方案中不少提法仍存在问题,医改推进重点在于如何将政府投入变成老百姓福利。她建议:配合医改首先要为医护人员提供保障性住房。据介绍,往往越年轻的医生开药开得越猛,原因就是想挣钱买房。(3月21日《信息时报》)
“越年轻的医生开药越猛”,李玲专家的话似乎满有道理,但是稍作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开大药方的理由滑稽得没有半点技术含量。
众所周知, 医生要讲职业道德与公民良心,为了个人经济利益,就可以用大药方忽悠“患者”吗?自己的利益满足一定得建立在患者出血的基础上吗?退一步讲,医护人员的经济收入虽然无法与少数高薪阶层相提并论,但与多数普通工薪阶层相比,应该并不算太少。多少收入才能算报酬到位呢?
在我看来,李专家把医疗改革的阻力归咎于医护人员没房住,显然是打错了板子。如果说医护人员需要安居才能减少逐利冲动的话,那些因病致贫的患者更需要住房保障。按照李专家的逻辑推算下去,是否有房的医护人员一定医德高尚,没房的医护人员可以不讲医德。如果李专家的论点成立的话,我们以后找医生看病,得先打听清楚人家医护人员有房没房,住大房还是小房才行。医改专家如此为医生开大药方辩护,岂不滑稽?
如果说没房的医护人员需要保障房培养医德的话,那么又由谁来给其他行业提供保障房呢?其他行业不说收入比医护人员低,买不起房,能保住基本的工资待遇与工作岗位都颇不容易。事实上,在房价高企的当下,买不起房,最有切实体会的应是低收入群体,而不是医护人员,如果说医护人员的住房需要应该满足,那么普通民众的住房需求又由谁来管呢?
纵观历史上的大小改革,总会触动部分人的利益,推行新医改政策当然也会触动少数人的利益。笔者记得媒体曾组织过谁是看病贵受益者的讨论,结果大家都否定自己是受益者。现在医改专家抵制医改政策的一番“肺腑之言”,让我们不得不怀疑医生不是受益者的真实性,他们可能不是最大的受益者,但至少是受益者之一。对于既享受事业单位的优惠政策又享受市场经济实惠的医院来说,推行新医改政策,医药分家,让利于民,无疑会减少他们的既得利益。我们或者可以这样认为,对于一些早已拿惯了高工资、吃惯了提成的医生,现在的医改政策让他们的高收入缩水,对于动了他们的奶酪的改革,他们不理解、不支持自然是情理中的事。
医生把职业道德与制度抛在一边,执意坚持开大药方牟利,以配合医改为由伸手向政府要保障房,我们一方面可以把这种现象说成是医德滑坡、利益诱惑的结果。另一方面需要反思,医改政策的措施虽好,但如果缺乏与之配套的约束机制,医改惠民目标难免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 叶祝颐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