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申请的劳动仲裁,因为证据不足劳动仲裁败诉怎么办?

更新时间:2020-03-15 09:42:56人浏览
问题描述:
律师你好,我在这家公司工作几年了,但是前段时间和公司发生矛盾,公司要跟我解除劳动合同,但是我们的合同还没有到期,我就申请了劳动仲裁,结果竟然因为证据不足劳动仲裁败诉了,我想问下我现在要怎么办?律师你可以教教我吗?
8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佘云律师
服务地区-福建莆田
您好,原则上来说,劳动者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可以自收到劳动仲裁裁决决议之日起15天内向法院提起诉讼,但以下两种情况例外:一是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二是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上面两种情况的裁决是终局裁决,自裁决作出之日起生效。所以你的情况属于工伤医疗费索偿的,若是属于第一种情况,则为终局裁决,不能提起诉讼了。
2018-09-23 11:15:55
陈奇斌律师 咨询我
服务地区-福建厦门·电话-137-2089-0151
可以约谈律师办
2018-09-23 23:01:02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42066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申请劳动仲裁需要的资料:
1.劳动争议仲裁申请登记表原件1份。
2.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原件2份,按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
3.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新一代身份证请复印双面)。
4.被申请人注册登记资料复印件1份(打印之日起一个月内有效)。
5.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复印件1份(如劳动合同、暂住证、工作证、厂牌、工卡、工资记录、入职登记表、押金收据、处罚凭证、社保单、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证明等)。
6.到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申请仲裁。
2020-03-15 09:42:56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79505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申请劳动仲裁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仲裁申请书》。申请人应当按照规定如实准确填写《仲裁申请书》,《仲裁申请书》一式三份,其中两份由申请人本人或其委托代理人提交仲裁委,一份由申请人留存
(二)身份证明。申请人是劳动者的,提交本人身份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申请人是用人单位的,提交 本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本单位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代理人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等
(三)能够证明与被申请人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有关材料,如劳动合同(聘用合同或协议)、解除或终止合同通知书、工资单(条)、社会保险缴费证明等材料及复印件;
(四)申请人在申请劳动仲裁时,仲裁委根据立案审查的需要,要求申请人提交能够证明被诉人身份的有关材料的,申请人应当提交。如被申请人是用人单位的,应当提交其工商注册登记相关情况的证明(包括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住所地、经营地等情况);如被申请人是劳动者的,应当提交其本人户口所在地、现居住地地址、联系电话等。
2019-08-21 02:50:59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67081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以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协商解除、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三种;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既可以由单方依法解除,也可以双方协商解除;法定解除是指出现国家法律、法规或合同规定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时,不需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合同效力可以自然或单方提前终止;约定解除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因某种原因,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互相协商,在彼此达成一致的基础上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效力。
2019-03-27 09:33:51
沈岚敏律师
服务地区-福建莆田
建议起诉处理
2018-09-25 12:55:36
郭少洪律师
服务地区-福建莆田
可以再向法院起诉。
2018-09-25 09:41:05
林长青律师
服务地区-福建莆田
劳动仲裁时,劳动者需证明的: 关于确认劳动关系,有三种证据是应该由用人单位提供的。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2.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3.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也可以作为确认劳动关系的参考证据之一。手机通讯记录等材料要作为证据,必需以书面形式提交,也就是说你要到运营商处取得相关的证明材料。
2018-09-23 11:17:39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过了劳动仲裁时效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
过了劳动仲裁时效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劳动权既是劳动者的权利也是劳动者的义务。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劳动纠纷也在随之不断地增加。那么过了劳动仲裁时效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
劳动仲裁知识
人浏览
直接到人民法院核实即可,如果人民法院没有立案,执行正常进行,如果已经立案,执行终止,因为仲裁裁定没有生效。强制执行是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劳动仲裁费用
劳动仲裁费用
劳动争议当事人到劳动仲裁部门申请劳动仲裁时已经实行免收费用。但是对仲裁不服到法院起诉的则一审法院需收取10元的案件受理费
劳动法
次播放
申请劳动仲裁
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二十九条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
劳动仲裁程序
人浏览
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一.含义: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按照《
劳动合同知识
人浏览
您好,原则上来说,劳动者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可以自收到劳动仲裁裁决决议之日起15天内向法院提起诉讼,但以下两种情况例外:一是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
全部8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劳动仲裁要钱吗
劳动仲裁要钱吗
劳动仲裁不要钱。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第五
劳动法
人浏览
不服劳动仲裁起诉
不服劳动仲裁起诉
劳动争议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而提起诉讼。只有在争议案件经过仲裁委员会仲裁,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才受理当事人的起诉。下面为大家介
劳动法
人浏览
当事人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一般都可以向法院起诉。作为劳动者,单位向法院起诉的,积极应诉即可。在法院开庭前,劳动者作为被告应当向法院提交相关证据材料,即使是仲裁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当事人想要申请劳动仲裁,一般可以到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根据我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可以向法院起诉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低保户死亡还有什么补助吗
低保户死亡还有什么补助吗
低保户死亡后没有补助。低保是最低生活保障金,不是低保老人丧葬费补贴金,按规定没有。农村低保户被纳入了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享受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一些扶贫政策
劳动法
人浏览
您好,协商不成,诉讼。
全部6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分包单位可以再劳务分包吗
分包单位可以再劳务分包吗
分包单位不可以再劳务分包。劳务分包是施工行业中的普遍做法,法律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但是禁止将承揽到的分包作业再分包给其他的公司,除总承包合同中约定的分包外,分包行
劳动法
人浏览
建议咨询当地的律师。
全部1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当事人申请劳动仲裁需要提交下列材料:劳动仲裁申请书、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证据资料:如劳动合同或协议、工资单、工牌、上班打卡记录、同事的证人证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个人清包工需要资质吗
个人清包工需要资质吗
个人清包工通常不需要资质。清包工是指业主自行购买所有材料寻找装修公司、装修队伍或者劳务公司、工程服务公司施工的工程承包方式。业主无需具备资质,装修公司、装修队伍
劳动法
人浏览
劳动仲裁强制执行流程: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执行书及申请执行需要的其他材料;向人民法院提交劳动仲裁裁决书原件;人民法院受理后认为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2022年北京社保缴费基数是多少
2022年北京社保缴费基数是多少
2022年北京社保缴费的养老保险基数范围在3613元-26541元之间,医疗保险的缴费基数则为5360元到29732元之间,工伤保险的缴费基数则为4713元到2
劳动法
人浏览
女的社保到退休年龄没有交10年该怎么办
女的社保到退休年龄没有交10年该怎么办
女性职工的社保若到了退休年龄没有缴纳够10年的,可以在社保经办机构办理一次性补缴的手续。我国《社会保险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
劳动法
人浏览
你好,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上班的地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设在区县劳动局)申请劳动仲裁。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企业缴纳五险一金还会不会减免
企业缴纳五险一金还会不会减免
企业缴纳五险一金的费用还是可以减免的,但是需要企业主动申请减免,有关部门是不会主动对其进行减免的。我国《社会保险法》规定,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劳动法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