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后因为一直请病假,公司可以不同意吗?

更新时间:2016-12-07 12:29:55人浏览
问题描述:
我今年35岁怀孕后去医院检查,属于高龄产妇有先兆流产迹象,就一直请病假,现在已经怀孕3个月,请假大概1个月。现在公司人事新规定怀孕4个多月以后病历只写怀孕,无不良反应或病历写不出来,就不给病假。还有就是请病假日子不可以断开,要先看见病假单在可以休息,意思要不来上班要不自己主动辞职,请问公司这样可以吗?
7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张辉律师 咨询我
服务地区-上海上海·电话-186-2177-3253
应该可以。
2015-06-22 13:00:27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52438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在工作期间怀孕了法律是怎样规定的: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这就把“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妇女,排除在裁员外,否则,用人单位的做法就是违法的,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妇女,有权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的规定,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既可以是要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直至哺乳期满一年时止;也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依照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妇女支付赔偿金。
2016-12-07 12:29:55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62852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为了保障企业职工在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期间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六、二十九条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三条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即病假。
2016-01-15 18:51:49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68868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劳动者辞职的,用人单位无故克扣其半个月工资是不合法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举报或者申请劳动仲裁。一、如果是给用人单位工作,有两个途径可以要求支付工资:1、劳动者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投诉;优点:方式简单。缺点:各地执法力度可能不是很大;2、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如果未签订劳动合同,可以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如果是以拖欠工资提出的解除劳动关系,还可以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优点:除了工资外,还可以主张经济补偿、双倍工资等,并且一般都可以最终解决;缺点:申请劳动仲裁就是打劳动官司,程序稍多,需要专业人士指导。二、如果是给个人工作,不算劳动关系,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诉该个人老板,要求支付劳动报酬。《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劳动法》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八条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015-11-12 23:21:45
邢伟华律师
服务地区-上海上海
应该可以应该可以
2016-02-13 07:10:59
“柏万青老娘舅工作室”华晨兴律师
服务地区-上海上海
应该可以。
2015-11-10 22:41:41
赵鸿杨律师
服务地区-上海上海
应该可以
2015-06-18 09:07:45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怀孕女职工流产后,能休产假吗?
怀孕女职工流产后,能休产假吗?
女职工怀孕后,因各种原因导致流产了,需要时间恢复身体,那么女职工流产能休产假吗?有些公司认为女职工分娩后才有产假,流产没有产假,然而国家规定女职工流产后有产假的
女工保护
人浏览
《劳动法》给予了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一系列的特殊保护,比如在怀孕期间不得安排女职工从事一些劳动强度大的工作等。法律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公司劝退员工员工不同意怎么办
公司劝退员工员工不同意怎么办
公司劝退员工,员工不同意的,如果属于过错性劝退的,则公司可以依法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合同,为其办理离职手续;如果属于无过错性
劳动法
人浏览
上海女职工申请休哺乳假,单位能否不批准?
上海女职工申请休哺乳假,单位能否不批准?
上海女职工结婚生育小孩之后,想要照顾小孩长一些时间,那么她申请休哺乳假,用人单位是否批准?若女职工有困难且工作许可,单位批准后,可以请哺乳假六个半月。而在用人单
女工保护
人浏览
员工请病假:公司应该支付病假工资
员工请病假:公司应该支付病假工资
关于病假:公司应该支付病假工资法律依据:1.《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9条规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
工资福利
人浏览
病假,是指劳动者本人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企业应该根据劳动者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一定的医疗假期。病假期劳动者可照常拿工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员工拒绝办理入职手续公司能否不发工资
员工拒绝办理入职手续公司能否不发工资
员工拒绝办理入职手续,公司不能不发工资。劳动关系是自用工之日起,即建立的,因此公司需要向员工足额支付其工资,之后再依法解
劳动法
人浏览
劳动法病假工资
劳动法病假工资
人难免有头疼脑热,生病的时候,因为身体原因就不能继续在岗位上工作,需要请病假休息一下,那么在请病假期间,由于员工不上班,因此其工资并非按实计发,单位给予员工的工
劳动法
人浏览
员工旷工三天是否直接辞退,劳动法对此没有直接规定,要视乎企业的规章制度内容判断。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公司不让辞职,职工有合法辞职的权利,您可以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下面就由法律快车的编辑为您介绍。《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如果有医院的疾病诊断证明等资料的,可以请病假。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需要缴纳城市建设维护税的是
需要缴纳城市建设维护税的是
纳税人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税额的需要缴纳城市建设维护税。实践中,市区的税率为7%,县城和镇的税率为5%,纳税人不在市,县城或县属镇的税率为1%。
税法
人浏览
应该可以
全部7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怎样按政府指导价交契税
怎样按政府指导价交契税
按政府指导价交契税如下:90平方以下契税为1%;90平方~144平方以下契税为1.5%;144平方及以上契税为3%;房子性质为别墅或商业用途的、小区容积率小于2
税法
人浏览
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第1年,医疗期为3个月,以后工作每满1年,医疗期增加1个月,但最多不超过24个月,同时医疗期在使用上是累计计算的,而不是循环使用以下的为十八个
全部9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依据你们单位规定处理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店面房要纳税吗
店面房要纳税吗
店面房要纳税。对于自用的店面房,通常按照房屋的计税余值计算房产税;对于出租的店面房,通常按照租金收入计算房产税,从租计征的法定税率是12%。
税法
人浏览
用人单位拖欠或克扣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直接申请劳动仲裁维权。维权时应注意收集整理必要的证据,如工作服、工资条、工牌证人等。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南京车辆购置税怎么算
南京车辆购置税怎么算
南京车辆购置税的计算是:应纳税额=计税价格×税率,税率为10%,以实行从价定率的办法计算。计税的价格为支付给经销商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不包括增值税税款(税率1
税法
人浏览
法律分析:上海最低工资标准:1、月最低工资标准从1820元调整为2020元;2、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从17元调整为18元;3、月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租金发票的税率是多少
租金发票的税率是多少
租金发票的税率是:有形动产租赁税率17%,不动产租赁税率11%。房屋租赁属于不动产租赁,增值税税率是11%,小规模纳税人按照5%征收率征收增值税,个人出租住房减
税法
人浏览
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有哪些
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有哪些
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有:一是惠及范围“再扩大”,能够享受减征政策的乘用车排量限制从1.6升提高到2.0升;二是政策发力“更应时”,符合条件的乘用车均可享受减征政策
税法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