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关系 > 解除劳动关系 > 产假期间被公司辞退,要求怎样的赔偿

产假期间被公司辞退,要求怎样的赔偿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6-18 13:26:21 人浏览

导读:

我国劳动法规定了产假制度,一般女员工在生育期间,享有一定的产假,产假期间用人单位需要及时发放工资。那么产假期间被公司辞退,要求怎样的赔偿?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我国劳动法规定了产假制度,一般女员工在生育期间,享有一定的产假,产假期间用人单位需要及时发放工资。那么产假期间被公司辞退,要求怎样的赔偿?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产假期间被公司辞退,要求怎样的赔偿

  除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情形外,劳动者在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应自动延续至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期满为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综合《劳动合同法》第44条和第46条的规定,公司因解散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是合法的。

  公司根据员工实际工作年限计算并支付经济补偿,除经济补偿之外,公司另支付产假工资,这样做是合法的,你的合法权益并未遭到侵害。

  哺乳期内,员工是需要正常上班的,只是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9条,享受一定的哺乳假(也即单位应当给哺乳期内的女是个安排时间哺乳)——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因为该公司目前遇到的状况是解散,所以女职工哺乳期能够享受的哺乳假也无从谈起,劳动合同终止后,公司实体消灭,职工也无需在哺乳期去公司上班。哺乳期工资是员工根据实际工作应得的劳动报酬,所以,没工作也就不能主张劳动报酬了。

  综上所述,产假期间单位要解除劳动合同如何赔偿该问题主要与员工自身的收入相挂钩。在劳动合同法中就有着明确的规定,员工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关系。所以,当事人可以要求满足一年以上的工资赔偿。其工资收入标准以正常的收入标准为依据。

  二、休产假期间可以获得公司提成吗?

  产假期间,支付工资是肯定的,但是工资不包括提成部分。

  公司的女业务员休产假。在其产假期间,公司业务部门接下一批订单。根据公司薪酬制度,业务员不在岗期间签订的订单,员工不能提成。休产假的女业务员对此提出异议,其认为,签订该订单时,虽然人不在岗,但因为工作的连续性,该订单与其先前的工作有关,要求公司按照规定给予提成。该业务员的要求是否合理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部关于女职工待遇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产假期间工资照发。”职工做产假期间,企业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工资标准支付工资。因此产假期间,支付工资是肯定的,但是工资不包括提成部分。首先,该提成是根据工作签单情况而定的,其能否得到提成不确定。其次,该签单签订时其不在岗,并没有付出实质性劳动,常理情况下不能不劳而获),除非该员工能够证明该签单与其先前工作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三、产假期间工资如何发放

  产假工资发放标准是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女职工处于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不得依据合法裁员解除劳动合同。否则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支付赔偿金:二倍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支付一个月;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

  总之,在产假期间,用人单位辞退员工的,需要按照规定向员工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金。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产假期间被公司辞退,要求怎样的赔偿的相关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