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税法 > 房产税 > 契税房产税什么时候交

契税房产税什么时候交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3-28 14:53:16 人浏览

导读:

在去进行房产交易的时候,是需要了解到不管是期房还是二手房购买,都是需要对税务去进行计算的,那么契税房产税什么时候交?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在去进行房产交易的时候,是需要了解到不管是期房还是二手房购买,都是需要对税务去进行计算的,那么契税房产税什么时候交?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契税房产税什么时候交

  (一)相信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很关心,一般是办理房产证的时候去审批中心缴纳契税。

  一般的顺序是购房-交首付-办理贷款-贷款审批-审批合格-进入交房流程。可能我是外行步骤不是很严谨,但是大致就是贷款批下来之后,开发商打电话让你去交房,这时候需要去审批中心交契税。如果不是个人购房,还需要交印花税。

  (二)买房契税什么时候交?一般在贷款批下来之后,开始交房了,这时候一般会把钥匙给你,并且一个月之内办妥,并不是很催,交完契税之后别的费用几乎没有了,除非你是全款才需要自己办理土地证产权证。

  二、房产税与契税有什么区别

  征税对象区别。房产税是向卖房人征收的,契税的征税对象是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的承受人。

  缴税范围区别。房产税限于城镇的经营性房屋,不包括农村;契税范围不限制,只要发生买卖房屋的交易就会产生契税缴纳义务。

  计税方法区别。房产税对于自用的按房产计税余值征收,对于出租、出典的房屋按租金收入征税。契税以不动产的价格为计税依据,按不同的权属转移方式进行计税。

  税率区别。房产税的税率通常有12%和1.2%两种,依据自用和出租的不同来定;契税一般实行3%-5%的幅度比例税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在幅度范围内自行确定。

  免征条件区别。《房产税暂行条例》第五条 下列房产免纳房产税: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自用的房产;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自用的房产;宗教寺庙、公园、名胜古迹自用的房产;个人所有非营业用的房产;五、经财政部批准免税的其他房产。《契税暂行条例》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减征或者免征契税:

  (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军事单位承受土地、房屋用于办公、教学、医疗、科研和军事设施的,免征;

  (二)城镇职工按规定第一次购买公有住房的,免征;

  (三)因不可抗力灭失住房而重新购买住房的,酌情准予减征或者免征;

  (四)财政部规定的其他减征、免征契税的项目。缴纳时间区别。《房产税暂行条例》第七条 房产税按年征收、分期缴纳。纳税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契税暂行条例》第八条 契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签订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的当天,或者纳税人取得其他具有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性质凭证的当天。第九条,纳税人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10日内,向土地、房屋所在地的契税征收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在契税征收机关核定的期限内缴纳税款。

  三、房屋契税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契税的征收标准应以总房款的3%-5%之间但各地区可视实际情况拟定

  2006年开始140平被界定为非普通住宅多数地区按3%收取

  如果是普通住宅多数地区则按1.5%收取

  契税,是指对契约征收的税,属于财产转移税,由财产承受人缴纳。契税中所涉及的契约,包括土地使用权转移,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或转让,房屋所有权转移,应该称为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如房屋买卖、赠送、交换等。除了买卖、赠送、交换外,房屋所有权转移的方式还有很多种。其中,有两种常见的房屋权属转移,按规定要缴纳契税:因特殊贡献获奖,奖品为土地或房屋权属;或预购期房、预付款项集资建房,只要拥有房屋所有权就等同于房屋买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契税的计税依据:(二)土地使用权赠与、房屋赠与,由征收机关参照土地使用权出售、房屋买卖的市场价格核定。因此,赠与房产的领受人是需要全额缴纳契税的。

  另《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房地产交易个人无偿赠与不动产税收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国税发〔2006〕144号)中第一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对于个人无偿赠与不动产行为,应对受赠人全额征收契税。”

  赠与房产的契税是全额征收的,即由受领人按照3%的比例缴纳。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契税房产税什么时候交的相关知识,在出现有房产税处理的时候,各地规定是有差异的,有些地方规定为交房之前缴纳房屋契税,有的地方规定为合同签订满10天即要缴纳。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