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合同纠纷 > 合同范本 > 劳动合同 > 保密合同知识 > 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公司要付保密费吗

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公司要付保密费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2-03 15:42:21 人浏览

导读:

在现实生活中,每一家公司的发展都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的,往往会涉及到商业秘密,需要劳动者遵守,那么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公司要付保密费吗?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在现实生活中,每一家公司的发展都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的,往往会涉及到商业秘密,需要劳动者遵守,那么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公司要付保密费吗?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公司要付保密费吗

  公司和员工签订的保密协议,如果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强制性和公序良俗的,具有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三条 【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 【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二、离职保密协议

  甲方:

  乙方:

  鉴于甲方在乙方任职时,获得乙方支付的相应报酬,双方当事人就甲方在离职以后保守乙方技术秘密和其他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订定下列条款共同遵守:

  一、需要保密的信息

  1、本保密协议中所涉指的所有乙方信息资料包括:技术方案、设备及工程设计、电路设计、制造方法、工艺配方、工艺流程、技术指标、计算机软件、数据库、研究开发记录、技术报告、检测报告、实验数据、试验结果、图纸、样品、样机、模型、模具、操作手册、技术文档、相关的函电、客户名单、行销计划、工程及采购计划、定价政策、财务资料、进货渠道、财务数据、员工信息、各种购销合同、工程预算及合同、各种协议、企业注册信息、人力资源文件、法律文件、参考资料及功能界面、说明书等都是保密信息。

  2、保密信息的载体包括但不限于:书面、视频、音频、计算机软件以及记录乙方秘密的任何载体等。

  二、保密责任

  1、甲方必须对所有来自乙方的保密信息严格保密,包括执行有效的安全措施和操作规程。

  2、甲方承诺,未经乙方同意,不得以泄露、告知、公布、发布、出版、传授、转让或者其他任何方式使任何第三方(包括按照保密制度的规定不得知悉该项秘密的乙方其他职员)知悉,属于乙方或者虽属于他人但乙方承诺有保密义务的技术秘密或其他商业秘密信息,也不得在履行职务之外使用这些秘密信息。

  3、甲方不能透露涉及商业使用权、专利权、复制权、商标、技术机密、商业机密或其他归乙方专有的权利给第三方。

  三、保密期限

  双方同意,甲方离职之后__年内仍对其在乙方任职期间接触、知悉的属于乙方或者虽属于第三方但乙方承诺有保密义务的技术秘密和其他商业秘密信息,承担如同任职期间一样的保密义务和不擅自使用有关秘密信息的义务,而无论甲方因何种原因离职。

  四、违约责任

  甲方泄露乙方的秘密,根据泄密造成的损失的大小,需赔偿乙方__万元,严重者乙方可按《刑法》泄密罪追究刑事责任。

  五、特别约定

  1、甲方认可,乙方在支付甲方的工资报酬时,已考虑了甲方离职后需要承担的保密义务,故而无须在甲方离职时另外支付保密费。

  2、双方同意,本协议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在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后仍独立有效至保密期满。

  3、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4、本协议经双方签字或者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 乙方:

  签字: 盖章:

  日期: 日期:

  签订离职保密协议对劳动者来讲是不利的,因为很有可能会限制日后的就业,因此在保密协议当中往往会约定单位给予一定数额的费用作为劳动者的保密费,同时还会就保密期限进行约定,一般是2年。

  三、员工与公司签订保密协议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员工与公司签订保密协议的权利和义务由双方在保密协议中协商确定。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公司要付保密费吗的相关内容,司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公司不需要额外付费。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请及时咨询律师处理,法律快车提供专业律师,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