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税法 > 印花税 > 印花税计税依据是销售收入吗

印花税计税依据是销售收入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12-02 08:37:00 人浏览

导读:

在现实生活中,涉及到印花税的地方是非常多的,针对印花税需要按照法律的规定缴纳相应的税款,那么你知道印花税计税依据是销售收入吗?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在现实生活中,涉及到印花税的地方是非常多的,针对印花税需要按照法律的规定缴纳相应的税款,那么你知道印花税计税依据是销售收入吗?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印花税计税依据是销售收入吗

  应纳税额=借款金额×0.05‰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的凭证征收的一种税。由于采用在应税凭证上粘贴印花税票的方式作为完税方式,故称印花税。我国现行的印花税是自1988年10月1日起开征的。

  印花税同其他税种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征收面广,税源广泛。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之间的经济交往频繁,书立、领受和使用凭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因而对书立、领受的凭证征税,其税源广泛。

  2、征收简便,费用低廉。印花税实行由纳税人自行计税、自行纳花、贴花、销花的办法,税务机关只负责检查等工作。因此,征收比较简便而且征收费用少。

  3、不退税、不抵用。对企业溢贴或多缴的税款,不予退税,而且也不许抵用。

  4、轻税重罚。印花税税负轻,最高税率为1‰,最低税率为0.5‰,但对于未贴、少贴或揭下重用印花税票者,可处以重罚。

  应计征印花税的借款合同的范围包括: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和借款人(不包括 银行同业拆借)所签订的借款合同。单据作为合同使用的,也应按合同贴花。借款合同的计税金额为借款金额。

  应纳税额=借款金额×0.05‰

  目前,对不同的借款形式,主要采取下列计税办法:

  ①凡是一项信贷业务既签订借款合同,又一次或分次填开借据的,只就借款合同所载金额计税贴花;凡是只填开借据并作为合同使用的,应以借据所载金额计税,在借据上贴花。 如果双方在口头上达成借贷协议,在借款时通过借据作凭证,应按每次借款金额计税贴花。

  ②借贷双方签订的流动资金周转性借款合同,一般按年(期)签订,规定最高限额,借款人在规定的期限和最高限额内随借随还。这种借款次数频繁,如果每次借款都要贴花,势必加重双方负担。因此,对这类合同只就其规定的最高额在签订 时贴花一次,在限额内随还不签订新合同的,不再另贴印花。

  ③目前,有些借款方以财产作抵押,从借款方取得一定数量的抵押贷款,这种借贷方式属资金信贷业务,这类合同应按借款合同贴花,其后如果借款方因无力偿还借款而将抵押财产转移给贷款方时,还应就双方书立的产权书据,按"产权转移 书据"的有关规定计税贴花。

  ④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经营的融资租赁业务,是一种以融物方式达到融资目的的业务,实际上是分期偿还的固定资金借款。因此,对融资租赁合同,亦应按合同所载租金总额,暂按借款合同计税贴花。

  二、印花税怎么计算

  交易合同需要交印花税,股权转让需要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也是交易合同的一种,也需要交印花税,签订股权转让合同的双方都需要交印花税。

  (一)购销合同:按购销金额万分之三贴花;

  (二)加工承揽合同:按加工或承揽收入万分五贴花;

  (三)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按收取费用万分之五贴花;

  (四)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按承包金额万分之三贴花;

  (五)财产租赁合同:按租赁金额千分之一贴花;税额不足一元的按一元贴花。

  (六)货物运输合同:按运输费用万分之五贴花;单据作为合同使用的,按合同贴花。

  三、产权转移书据印花税计税依据是什么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产权转移书据”的征税范围包括财产所有权和版权、商标专用权、专利权、专有技术使用权等转移书据,房产买卖转让实际上是一种财产所有权转让。

  2、另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花税若干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62号)第四条的规定,对商品房销售合同按照产权转移书据征收印花税。

  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签订商品房销售合同时,应按“产权转移书据”依万分之五的税率征收印花税。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印花税计税依据是销售收入吗的相关内容,一般情况下,印花税是按照销售收入交税,但是印花税的计税依据是合同列明金额,没有签订合同或合同列明金额不明确的,才以结算金额为计税依据;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请及时咨询律师处理,法律快车提供专业律师,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