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想问一下合同诈骗归属于3类违法犯罪吗?

更新时间:2020-03-12 13:53:57人浏览
问题描述:
您好,我想问一下合同诈骗归属于3类违法犯罪吗?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证券投资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48259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1、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办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2、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
2020-03-12 13:35:16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95319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同时,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另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诈骗罪的具体量刑标准按照下面的规定来执行。  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第二条:诈骗公私财物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  
(一)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二)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三)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四)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诈骗数额接近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并具有前款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属于诈骗集团首要分子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2020-03-12 13:39:34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89307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是存在欺诈行为判断方法:1 、如劳动者不具有履行劳动合同的资格,却未如实告知用人单位,劳动者属于欺诈行为,劳动合同应确认无效;
2 、劳动者不具有履行劳动合同的能力,但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却故意隐瞒或提供虚假情况,在此后亦无法胜任工作,劳动者可认定为欺诈行为,双方所签劳动合同应确认无效;
3 、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时虽未向用人单位如实说明情况,但在履行合同期间能够胜任工作,且并未使用人单位的利益受损,则劳动合同不宜确认无效。
2020-03-12 13:53:57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16834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合同诈骗和民事欺诈的主要区别有:
1. 主观目的不同。民事欺诈是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是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2. 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民事欺诈有民事内容的存在,即欺诈方通过商品交换,完成工作或提供劳务等经济劳动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根本不准备履行合同,或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或担保。
合同的民事欺诈一般无需假冒身份,而是以合同条款或内容为主,如隐瞒有瑕疵的合同标的物,或对合同标的物质量作虚假的说明和介绍等;而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是为了达到利用合同骗取财物的目的,总是千方百计地冒充合法身份,如利用虚假的姓名、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等骗取受欺诈方的信任。
3. 欺诈的法律后果不同。民事欺诈是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受害一方可申请撤销合同。若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引起诉讼,则由民事欺诈方对其欺诈行为的后果承担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而合同诈骗罪是严重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行为人对合同诈骗罪的法律后果要负担双重的法律责任,不但要负刑事责任,若给对方造成损失,还要负担民事责任。
4. 欺诈适用法律不同。民事欺诈虽在客观上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但其欺诈行为仍处在一定的限度内,故仍由民法规范调整;而合同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他人公私财物为目的,触犯刑律,应受到刑罚处罚,故由刑法规范调整。
所以,如果当事人确有房产可以出租,且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仅仅是追求更高的房租,那么认定为民事欺诈是比较合适的,应当承担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如果是“空手套白狼”之类的、以非法占有他人交付租金的行为,那么应当被认定为诈骗罪,要承担刑事责任。
2020-03-12 13:45:23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诈骗和合同诈骗一样吗?
诈骗和合同诈骗一样吗?
「案情」公诉机关: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人民检察院。被告人:陈某某,男,1961年4月4日出生,汉族,湖南省安化县人,工人,住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坝区水电八局三车队宿舍
合同诈骗
人浏览
合同诈骗和民事欺诈的主要区别有:1.主观目的不同。民事欺诈是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合同诈骗怎么报案
合同诈骗怎么报案
遇到合同诈骗时,掌握犯罪线索的当事人可以到犯罪行为发生地、实施地、犯罪结果发生地或实际财产取得地的公安机关报案,并注意保
合同法
人浏览
合同诈骗还是普通诈骗案件?
合同诈骗还是普通诈骗案件?
2003年12月21日,温岭妇女陈XX到我局报案称:2002年7月,一自称史海洪的男子向其借款3.5万元,并出具借条,并签上史海洪的名字。之后,陈XX多次向史催
合同诈骗
人浏览
合同诈骗犯罪的原因
合同诈骗犯罪的原因
合同诈骗犯罪的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犯罪屡有发生,这类诈骗犯罪手段不断翻新,不易识别,给被骗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危害严重。从司法实践看,当前合
工程合同管理
人浏览
1、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遭遇网络诈骗,报警肯定比不报警要有用得多;2、如果遭受诈骗的金额已经达到了立案金额,那公安机关就会对你的案件予以立案;3、如果诈骗的金额没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侵占罪怎么立案
侵占罪怎么立案
侵占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需要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才会立案侦查。若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
刑事辩护
次播放
1、贷款诈骗罪与非罪的区别贷款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而贷款纠纷是指银行或者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您好,不属于,根据刑法310条的规定,必须具有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逃匿或做假证明的,才算是包庇罪。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可以网上查询。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老人财产分配官司受理后多长时间才能宣判
老人财产分配官司受理后多长时间才能宣判
受理老人财产分配官司后一般三至六个月宣判。如果人民法院是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一般需要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宣判,若是有特殊情况导致延长了的,就可能会超过六个月;如
民事案由
人浏览
一切工作,都应该依据合同来办理。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不属于合同诈骗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无票据药品处罚的办法:一般情况下,应当销毁药品,并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若行为构成犯罪的,还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为什么对方转账过去的时候显示支票转账己成功,转入账号需激活即可到账?注意风险控制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商票不兑付走法律途径的流程如下:1、持有商票者未获得承兑方的兑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实现追索权;2、通过法律途径进行救济的,应当准备起诉状,起诉状应当写明商票的具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如果对方是机动车并有保险,那倒不要太担心,到时向保险公司主张损失就行了,治疗后请当地律师办理为好。
全部7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您好,建议双方签订补充协议,表述清楚就可以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