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的钱什么时候发

更新时间:2024-05-15 16:55:50人浏览
问题描述:
退耕还林的钱什么时候发
2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61130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相关条例规定,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后,根据所核定的退耕还林实际面积,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提供补助粮食、种苗造林补助费和生活补助费。但兑付的补助粮食,不得折算成现金或者代金券,供应补助粮食的企业不得回购退耕还林补助粮食;种苗造林补助费应当用于种苗采购,节余部分可以用于造林补助和封育管护;退耕土地还林后,在规定的补助期限内,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及时向持有验收合格证明的退耕还林者一次付清该年度生活补助费。法律依据:《退耕还林条例》第三十五条国家按照核定的退耕还林实际面积,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提供补助粮食、种苗造林补助费和生活补助费。具体补助标准和补助年限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退耕还林条例》第四十一条兑付的补助粮食,不得折算成现金或者代金券。供应补助粮食的企业不得回购退耕还林补助粮食。《退耕还林条例》第四十二条种苗造林补助费应当用于种苗采购,节余部分可以用于造林补助和封育管护。《退耕还林条例》第四十三条退耕土地还林后,在规定的补助期限内,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及时向持有验收合格证明的退耕还林者一次付清该年度生活补助费。
2024-05-15 16:55:50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15697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等新政策出台确定
2024-05-15 16:12:28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耕地征收果树的赔偿标准
耕地征收果树的赔偿标准
土地上种植果树,在对土地进行征收时,土地上的果树就属于附着物。现在农村里面,许多人用耕地不再是用来种植稻谷,而是用作其他的用途,比如在耕地山种植果树,那么接下来
农村征地补偿标准
人浏览
你好,详询当地农委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退耕还林补偿怎么发放
退耕还林补偿怎么发放
发放退耕还林补偿的方式是:主要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提供补助粮食、种苗造林补助费和生活补助费,具体的补助标准和补助年限会按照
房地产
人浏览
最新国家征地青苗补偿标准
最新国家征地青苗补偿标准
征地补偿包括青苗补偿,青苗补偿费是指国家征用土地时,农作物正处在生长阶段而未能收获,国家应给予土地承包者或土地使用者的经济补偿。下面由法律快车的小编在本文详细介
农村征地补偿标准
人浏览
国家征用林地补偿标准是什么
国家征用林地补偿标准是什么
国家征用林地补偿标准,并不是全国统一的。具体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土地管理法》规定,征收农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
房地产
次播放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如下:时间限制,临时身份证只有三个月的有效期;时效限制,需要长期保存复印件的业务不能使用;功能限制,需要刷身份证读卡的无法使用,临时身份证没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不可以异地办理身份证。初次办理身份证必须要在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补办和换领居民身份证才可以异地办理。异地换证是为了在外地的群众就近办理身份证明。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法律分析:可以通过到律师协会投诉律师,实际上我们国家对于律师的行为规范是有要求的,如果律师行为是属于违法的,那么直接可以到律师事务所或者是所在的律师协会来进行投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在网上办理北京居住证的流程包括有:登录北京市居住证服务平台;进行居住证办理申请;现场提交证明材料;在线领取电子版居住证等。我国《居住证暂行条例》规定,申领居住证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你好,请问具体是什么情况呢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是可以作为证据的。但证据效力比较小,如果没有其他证据来证明合同内容,法院通常不会采信该扫描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提交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视具体情况而定的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在立案阶段是不需要证据的。立案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你好,建议协商解决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不是到法院拿,是起诉书书写好或者是委托他人写好提交给法院。民事起诉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或者需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