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借给别人高利贷的钱,现在拿不回来了,怎么办,能报警吗?

更新时间:2023-07-24 17:56:08人浏览
问题描述:
你好,我是借给别人高利贷的钱,现在拿不回来了,怎么办,能报警吗?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30903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1.债务人可以报警处理。民间借贷属于民事纠纷,债务人违约无法及时还款,依照法律规定,出借人应当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债务人归还借款。但是,放高利贷的人不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索要借款,却对债务人及其家人进行恐吓威胁,这显然违法。
2.借高利贷的人员会遭到严重剥削,高利贷的利息约定过高,造成借款人负担过重,高利贷催收含有暴力性质,破坏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高利贷行为的随意性,存在较大的风险。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三条 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破坏社会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情节恶劣”:
(一)多次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二)持凶器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的;
(三)追逐、拦截、辱骂、恐吓精神病人、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老年人、孕妇、未成年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四)引起他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五)严重影响他人的工作、生活、生产、经营的;
(六)其他情节恶劣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条 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七十五条 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3-07-24 17:54:56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08268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1.债务人可以报警处理。民间借贷属于民事纠纷,债务人违约无法及时还款,依照法律规定,出借人应当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债务人归还借款。但是,放高利贷的人不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索要借款,却对债务人及其家人进行恐吓威胁,这显然违法。
2.借高利贷的人员会遭到严重剥削,高利贷的利息约定过高,造成借款人负担过重,高利贷催收含有暴力性质,破坏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高利贷行为的随意性,存在较大的风险。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破坏社会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情节恶劣”:
(一)多次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二)持凶器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的;
(三)追逐、拦截、辱骂、恐吓精神病人、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老年人、孕妇、未成年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四)引起他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五)严重影响他人的工作、生活、生产、经营的;
(六)其他情节恶劣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3-07-24 17:55:08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84170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法律分析:建议及时报警,并保留借条等证据,但高利贷不受法律保护,这种人基本不可能主动归还了,早就已经做好跑路准备,如果能赶在他把钱挥霍完之前抓到,还能挽回一部分损失。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023-07-24 17:56:08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欠钱的人找不到了可以报警吗
欠钱的人找不到了可以报警吗
欠钱的人找不到可以报警吗?其实这要看情况。债务纠纷属于民事纠纷,报警并非首选。但如涉及诈骗等犯罪,报警是明智之选。除了报警,还有多种合法途径可解决债务问题。
其他债权债务纠纷
人浏览
借高利贷还不起的处理办法:由于高利贷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如果对方如果找麻烦,可以选择报警,警方出面后,会让债主去法院起诉,而不能通过殴打、恐吓的方式索取债务。债务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借高利贷还不起怎么办可以报警吗
借高利贷还不起怎么办可以报警吗
借高利贷还不起的,借款人可以与对方协商分期或者延期偿还,当事人可以报警,但是借贷属于民事纠纷,公安机关不会立案,对于高利
债权债务
人浏览
高利贷报警后应该怎么处理
高利贷报警后应该怎么处理
债务人在应对高利贷的时候,如果对方存在着暴力催债的行为,那债务人是可以报警来进行处理的;但是如果对方是合法催债的,债务人报警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那么今天就跟法律
高利贷
人浏览
借钱不还报警有用吗
借钱不还报警有用吗
借款是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当债务人不履行还款义务时。债权人怎么办呢?借钱不还报警有用吗?一、借钱不还报警有用吗报警是公安机关立案的前提,但是借款纠纷是民事纠
债权债务常识
人浏览
一、借钱给别人别人不还怎么办1、借钱给别人别人不还的解决办法有:(1)暂时无力偿还的,可以与债务人沟通,协商达成分期还款协议;(2)债务人拒绝偿还的,可以向人民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借钱不还怎么办如何追回欠款
借钱不还怎么办如何追回欠款
借钱不还,出借人可以先与对方沟通协商,如果对方确实有困难可以给予适当的延展期,如果协商不成,出借人可以到法院申请支付令或
债权债务
次播放
你好,我们可以协助你去处理这件事
全部5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你可以向公安机关报警处理,你也可以向法院起诉你朋友进行还款。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您好,会让你们私下自己处理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户口本分户和不分户有什么区别
户口本分户和不分户有什么区别
户口本分户和不分户的区别:户口本不分户,子女无法享受补贴,不需要缴纳费用。户口本分户后,家庭的土地会重新进行划分,子女无法继承父母的土地;父母子女有两个宅基地,
民法
人浏览
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债务人确实没有偿还能力的,应当与贷款机构进行协商,争取宽限日期或者分期归还。如果到最后还是没有财产还款,需要承担以下后果:1、承担高额逾期费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16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16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16岁承担的法律责任如下:承担刑事责任,刑事的责任年龄是16周岁。民事方面,自己有工作收入的,可以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承担民事责任;尚在学习的,属于限制民事
民法
人浏览
你好:可以起诉解决看证据了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借钱不还被起诉了的,当事人应该积极应诉,有能力还债务的要尽快还请债务,如果暂时没有能力偿还的,应当积极收集相关的证据,并准备偿还债务的计划,向法院和债权人表示自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什么情况可以强制迁出户口
什么情况可以强制迁出户口
强制迁出户口的情况:离婚后房子已经明确的判属归于其中的一方,另外一方就是不迁出户口,可以强制迁出。房子因为买卖或者是继承发生了产权上面的变化,现在产权的拥有者可
民法
人浏览
你好 有转账记录吗?或者其他证明存在借款的证据?
全部1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沈抚新区户口归哪管
沈抚新区户口归哪管
沈抚新区户口归沈抚新区派出所管。户口登记工作,由各级公安机关主管。城市和设有公安派出所的镇,以公安派出所管辖区为户口管辖区;乡和不设公安派出所的镇,以乡、镇管辖
民法
人浏览
对方欠钱不给的,债权人可以与对方协商,催告对方在合理期限内还款;可以根据仲裁协议依法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可以准备好起诉状和证据材料,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中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户口消了身份证还能用吗
户口消了身份证还能用吗
户口消了身份证不能用。户口被注销后,原身份证均已失去法律效力。不管什么原因导致户口被注销,按规定身份证均应由原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将身份证收回。
民法
人浏览
个人还款协议书书写标准如下:首先,写上标题“还款协议书”,写明债权人、债务人的基本信息。然后将还款内容列明,如:还款金额、还款期限、还款方式、利息计算、担保、双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怎么查户口所在地
怎么查户口所在地
查户口所在地的办法:查询自己户口可以到现居住地派出所查询,携带上身份证到户籍科查询,公民身份信息属保密范围,互联网上个人无法查询。个人户口本和身份证上有相关记录
民法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