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建立劳动关系。双方解除劳动合同后,但是却未依法为申请人购买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

更新时间:2018-11-04 15:52:18人浏览
问题描述:
申请人于2010年9月19日与被申请人签订劳动合同,双方建立劳动关系。2012年6月30日,双方经协商解除了劳动合同。双方解除劳动合同后,申请人才得知在双方劳动关系存续期间,被申请人虽然按月在工资中对申请人个人应承担部分的社会保险费进行了扣除,但是却未依法为申请人购买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因为生小孩是2011年10月,仲裁以时效已过为由不受理,请问向法院诉讼还需要完善些什么资料和要怎么一个过程,这样的案件费用大概是多少?谢谢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保险纠纷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15902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上班的地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设在区县劳动局)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调节法》第五十三条 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
第二十一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第二十八条 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
2018-11-04 15:31:35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30842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发生劳动争议应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的诉讼时效为一年。若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可自收到劳动仲裁裁决书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若为终局裁决的,只有劳动者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18-11-04 15:33:23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48985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根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1993年10月18日劳动部发布)规定: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应当按照《劳动合同鉴证证和劳动争议仲裁收费管理办法》收取仲裁费。仲裁费分为案件受理费和案件处理费。  受理费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由申诉人在仲裁委员会决定立案时预付。  处理费包括差旅费、勘验费、鉴定费、证人误工误餐费、文书表册印制费等。处理费由双方当事人在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申诉书副本5日内预付。  案件经仲裁委员会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费的负担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案件经仲裁委员会裁决的,仲裁费由败诉方承担。双方部分败诉的,由双方当事人承担。当事人撤诉的,全部费用由撤诉方承担。  仲裁委员会对职工当事人缴纳仲裁费确有困难的,可以减、缓、免。  劳动争议案件处理费收费标准:  
(一)没有争议金额的案件,每件300元。  
(二)有争议金额的案件,按下列标准累加收费:  
1、争议金额在1万元以内(含1万元)的案件,每件500元;  
2、争议金额超过1万元至5万元(含5万元)的部分,按3%收费;  
3、争议金额超过5万元至10万元(含10万元)的部分,按2%收费;  
4、争议金额超过10万元的部分,按1%收费。  劳动争议案件的争议金额以申诉人请求的数额为准;请求的数额与实际争议金额不一致的,以实际争议金额为准。
2018-11-04 15:52:18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如何确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如何确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
事实劳动关系
人浏览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可以和用人单位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也可以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单方解除劳动合同。(1)协商解除。《劳动法》第24条规定:“经劳动合同当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员工患病公司可以解除劳动关系吗
员工患病公司可以解除劳动关系吗
首先,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公司不能因员工患病而立即解除劳动关系。只有满足一个前提条件才能解除,那就是:在规定的医疗期满
劳动法
次播放
没有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如何确认双方劳动关系
没有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如何确认双方劳动关系
没有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如何确认双方劳动关系?在认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具有劳动关系时,可考虑下列因素:(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事实劳动关系
人浏览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马先生托亲戚朋友关系好不容易进了一家公司,当时没有签合同,在公司工作岗位不固定,就是干点杂活,每个月领的工资也不一样。他多次与公司协商签订劳动合同,想把工作岗位
劳动合同知识
人浏览
你好,要根据情况而定,建议当面咨询。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技巧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技巧
1、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公司主动解除的,是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者在该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放相
劳动法
次播放
委托律师提供法律帮助,全权代理你单位接受劳动仲裁。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上班的地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设在区县劳动局)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调节法》第五十三条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单位不得据此解除劳动合同:第一、如公司没有交社保,可以要求补缴社保的。第二、如公司一直没有签合同,也是违法的,可以要求公司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第三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劳动者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与否,分为三种情形:一、劳动者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情形被解除劳动合同的,没有经济补偿。二、用人单位按规定解除劳动合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人身保险不适用代位追偿原则的原因是
人身保险不适用代位追偿原则的原因是
人身保险不适用代位追偿原则的原因为人身保险合同的保险标的是人的生命或者身体,是无法确定其价值的。我国《保险法》规定,人身保险的受益人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被
保险法
人浏览
你好,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买了一年的保险可以退吗
买了一年的保险可以退吗
当事人购买了一年的保险是可以退的,但仅限于长期的健康保险,且必须符合保险合同中规定的退保相关条款。我国《民法典》规定,当事人一方依法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
保险法
人浏览
主要是工资等遇、工作时间、合同期限、社保等。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建议双方协商处理解决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团体意外保险拒赔理由有哪些
团体意外保险拒赔理由有哪些
团体意外保险拒赔的理由有:故意伤害或杀害被保险人造成伤残或死亡的;被保险人犯罪或拒捕,自杀或故意自伤;被保险人殴斗、酒后或者吸食毒品造成伤残或死亡;酒后、吸毒、
保险法
人浏览
房子被水淹了,投保者应该及时查看自己是否购买了相关的保险。如果有购买保险的要及时去申请保险理赔,按照理赔流程办理相关业务。如果是漏水到楼下给楼下业主造成损失理当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被保险人故意犯罪致残,且已交足四年保费的是否能得到赔偿
被保险人故意犯罪致残,且已交足四年保费的是否能得到赔偿
被保险人故意犯罪致残,且已交足四年保费的情况下也是不会获得赔偿的,因其属于保险人免责的情形。我国《保险法》规定,因被保险人故意犯罪或者抗拒依法采取的刑事强制措施
保险法
人浏览
如果发现保险公司在理赔中存在不合理或有异议,出现了纠纷,可以通过下面三种方式来解决:1.和保险公司协商;保险合同双方就理赔不合理的问题,以保险合同为依据,进行直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车辆过了户其保险是否有效
车辆过了户其保险是否有效
车辆过了户之后其保险是仍然有效的,但是保险同样需要进行过户才可以对过户后的车辆所有人生效的。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规定,被保险机动车所有权转移的
保险法
人浏览
囊肿保险是否理赔,还要看保险是否有相应的保障。百万医疗险可以报销,为了治疗囊肿而发生的合理且必要的医疗费用,包括住院医疗费用、住院前后门急诊医疗费用、门诊手术医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商业险拒赔的情形是哪些
商业险拒赔的情形是哪些
商业险中保险公司可以拒赔的情形有:路过坑洼处车子受损;车身无辜被划;高温时节遇上爆胎;事故发生时未通知保险公司等。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司法解释,保险人将禁止性
保险法
人浏览
你好,建议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通过法律途径诉讼解决。
全部5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先与用人单位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不服仲裁的可以起诉到法院。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建议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通过法律途径诉讼解决。
全部5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