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税法 > 税收筹划 > 税收筹划基础 > 对于税收筹划的再认识

对于税收筹划的再认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9-18 00:44:58 人浏览

导读: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纳税筹划已不再是税收领域的独立研究课题,它已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内在联系,它是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选择。作为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税筹划必将被人们认识,必将受到纳税人和经营管理决策者的重视。一、企业纳税筹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纳税筹划已不再是税收领域的独立研究课题,它已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内在联系,它是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选择。作为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税筹划必将被人们认识,必将受到纳税人和经营管理决策者的重视。

一、企业纳税筹划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纳税筹划逐渐被企业关注,理论界也开展了纳税筹划的研究探讨,有的企业根据纳税筹划的原理,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制订了纳税筹划方案,在企业经营活动实践中加以运用。为什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出现纳税筹划,我们从两方面来分析纳税筹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性。

(一)企业纳税筹划的主观动因

1.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使纳税筹划不仅成为必要,而且成为可能。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则是以法律形式加以规范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由税法进行规范,国家与企业都必须依法行事,政府依法征税,企业依法纳税。税法也是规范征纳双方行为的准则,依法治税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具有自身独立的经济利益,享有法定的权利,负有法定的义务和责任,在国家法律规范下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同时也具备了自我约束和自我激
励的机制。这种规范了的利益关系,是企业纳税筹划的前提条件,使企业的纳税筹划成为可能。

2.获取税后最大利益,是企业纳税筹划的动力。企业纳税筹划的产生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企业自身利益的独立化;二是企业经营行为的自主化。在法定权限范围内,企业经营行为的自主化,是企业纳税筹划得以实现的保障。

3.企业纳税和补偿效益很难成比例变化,使部分企业产生了抑减纳税的动机。理论上,国家向企业征税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市场环境和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事实是企业纳税后,直接从市场环境的改善和社会服务中感到的效益不明显,其效益具有隐蔽性,不能量化,受益程度与纳税的多少不能成比例变化,两者具有非对等的关系。这样企业在主观意念中就会产生抑减纳税支出的想法。

(二)企业纳税筹划的客观条件

纳税筹划的主观动机并不意味着企业的目的能够实现,要想使纳税筹划变为现实,还必须具备某些客观条件,这些客观条件都是以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表现出来的。客观条件有以下几方面:

1.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的导向性。我国税收法律、法规中都有鼓励政策和限制企业经营行为的政策。政府鼓励提倡的行为,就给予较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低税负;政府不提倡的行为,就少有或没有税收优惠政策,实行较重税负;政府限制的行为,不享受任何税收优惠政策,课以重税。企业为了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就必须按照税法规定和国家税收政策导向进行纳税筹划,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方向投资,并组织生产经营活动。

2.税率上的差别性。在我国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税率,同一税种不同的税目也可能有不同的税率。而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比比例税率在计算税额时有突变性。不同比例税率的差别,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的突变性为企业和个人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3.计税税基的可调整性。纳税人应缴纳多少税,取决于税基金额和税率,在税率既定的前提下,税基越小,应纳税额就越小,纳税负担越轻。

4.纳税人的可变通性。特定的纳税人要缴纳特定的税。纳税人改变了经营内容,改善了组织形式,这样就可能由一种纳税入转变成另一种纳税人,或由纳税人转变成非纳税人。这种变通性诱发企业的纳税筹划行为。

二、纳税筹划是企业合法的运作行为

企业纳税筹划行为本质是一种法律行为。企业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根据税收行政法规和税收政策的具体内容,围绕企业财务发展目标,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调整,在众多纳税筹划方案中可以选择实现其税收负担最小化,从而获得经营效益最大化的方案。由于企业这种纳税筹划行为完全是根据国家现行税收法律、税收行政法规进行的一种理性选择,所以它是一种完全合法的纳税运作行为,它的运用应受到法律的保护。纳税筹划与偷、抗、骗、欠、逃税有本质的区别,也不同于避税、节税。

(一)纳税筹划与偷、抗、骗、欠、逃税本质区别

如前所述,纳税筹划的含义是不违法的,而偷、抗、骗、欠、逃税则是违法的,要负法律责任,触犯刑律的,除依法判刑外,还要处以罚金。

1.偷税。偷税是税收违法活动中影响最坏,也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世界各国都对偷税有明确的界定,并制定了严格的处罚措施。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多列支出或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额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抗税。以暴力或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是抗税。拒不按税法规定进行税务登记和纳税申报、拒不提供纳税资料、拒绝税务机关进行检查、拒不执行税法规定缴纳税款,采取聚众闹事、威胁围攻税务机关或殴打税务干部,只要有上述行为,不管应纳税款多少,均属抗税行为。上述抗税行为,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税款、滞纳金,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抗税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3.骗税。骗税是采取弄虚作假和欺骗手段,将本来没有发生的应税行为虚构成发生了应税行为,将小额的应税款伪造成大额的应税款,事先根本没有向国家缴过税或没有缴过那么多税,而从国库中骗取了退税款。这是一种非常恶劣的违法行为。采取假报出口等欺骗手段骗取国家退税的为骗取出口退税。对企业的骗税行为,由税务机关追缴其骗取的退税款,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欠税。税法中的“欠税”概念,是指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税款,拖欠税款的行为。在现实中企业欠税有的是故意的,有的是非故意的。

不管企业欠款是故意的还是非故意的,税务机关强制追缴其不缴或少缴税款的同时,还要处以不缴或少缴税款50%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5.逃税。逃税是纳税人对已发生的应税行为进行某种人为的安排和解释,企图使之成为非应税行为的行为。其具有欺诈性、隐蔽性,是有意为之,因此是违反税法的行为。归入偷税范围,按偷税处罚。

(二)避税、节税

1.避税。目前,我国对避税的概念在法律上未作表述,只散见于税收政策文件和税务官员的报告中,但都表述出三点意思。一是避税是不违法的,但不顺法意;二是避税有悖于道德上的要求,是逆法意;三是避税是钻税法的漏洞。

2.节税。节税是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当存在着多种税收政策、计税方法可供选择时,纳税人以税负最低为目的,对企业经营、投资、筹资等经济活动进行的涉税选择行为。

(三)纳税筹划与节税、避税、偷税对比

下面以表格形式进行对比区别:
内 容 纳税筹划 节税 避 税 偷税
从法律角度看 正确用法 合法 不违法 践踏税法
从立法本意看 完全符合 符合 逆法意 违背法意
从税收政策看 运用政策 符合政策 钻税法漏洞 违反政策
从伦理角度看 光明正大 道德 悖于道德 不道德
从行为目的看 企业价值最大化 节约税 少缴税、减负担 逃避税收

三、纳税筹划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目前,一些理论界人士和一些纳税人认为纳税筹划的目标是使企业税负最低化,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因为:

(一)这种认识使纳税人在进行纳税筹划时把眼光只盯在个别税种税负的高低上,这样就会出现一种税少缴了,可能会导致另一种税多缴,一个时期的税额减低了,可能会带来另一时期税额加重的现象。如果企业过分强调税收利益的获取,可能会使企业的总体利益受损,也不利于长远发展。

(二)这种认识忽视了税收是企业的一种成本,纳税筹划属于企业财务成本管理范畴。只顾税收负担最低化,这样就会把财务管理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或股东收益最大化的目标放在一边,一味地追求税收负担最低化,而税收负担最低化并不意味着企业就可以实现上述目标。因此,纳税筹划必须以企业价值或股东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很多纳税筹划方案的实践证明,税收负担最低化并不一定能带来企业价值最大化,有时恰恰相反,税收负担最低化影响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选择最优的纳税筹划方案,首先要考评企业权益资金收益率,现金流出量和收益额,另外还要考虑其它因素,趋利避害,综合决策,以达到总体收益最大化的目的。

四、纳税筹划需要应用相关的知识,需要与相关的生产经营决策配合使用才能相得益彰

纳税筹划涉及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需要用到许多学科的相关识。筹划者要对法律知识有较好的了解,能准确把握合法与非法的临界点,要及时掌握相关政策信息,洞察税收立法宗旨及经济发展动向,同时必须树立收益、成本和风险等价值观念,不仅要分析纳税筹划的纳税影响,而且要分析纳税人最终经营成果的影响。纳税筹划活动贯穿于企业经营理财活动的各个阶段,像企业的筹建环节、融资环节、供应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利润分配环节,这些阶段构成了时间维;纳税筹划所
需要的相关知识,像税收知识、财会知识、统计学知识、运筹学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这些知识构成了知识维;纳税筹划所使用系统方法,运用相关知识来思考和进行纳税筹划过程,像明确问题、设计方案、系统比较、决策选择、付诸实施、信息反馈等则构成了逻辑维。这样一个由时间--逻辑--知识构成的空间立体结构就是纳税筹划活动的全部概括。

纳税筹划绝非一个孤立的行为,而是有机地融会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面临不同的需求和约束关系,企业要据此作出纳税筹划方案的优选。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