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税法 > 税收筹划 > 税收筹划基础 > 利用税制要素进行纳税筹划的技巧归纳及案例分析

利用税制要素进行纳税筹划的技巧归纳及案例分析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9-17 12:32:37 人浏览

导读:

税制要素筹划常用的技术包括纳税范围筹划技术、税基筹划技术、税率筹划技术、递延纳税技术。税制要素筹划基本技术纳税范围筹划技术我国税制对纳税范围有明确的界定,在一定条件下合理安排企业的经济行为和业务内容及纳税事项,避免其进入纳税范围,则可以合理规避税

  税制要素筹划常用的技术包括纳税范围筹划技术、税基筹划技术、税率筹划技术、递延纳税技术。

  税制要素筹划基本技术

  纳税范围筹划技术

  我国税制对纳税范围有明确的界定,在一定条件下合理安排企业的经济行为和业务内容及纳税事项,避免其进入纳税范围,则可以合理规避税收支出,甚至彻底免除纳税义务。税制对每个具体税种的课税对象和征税范围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税务筹划却要求反其道而行之,找出不属于征税范围的内容。纳税范围筹划技术一般涉及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税种。

  我国现行消费税的征税范围比较窄,仅对14类消费品征税。因此,在纳税范围上可以进行适当的筹划,即企业在投资决策时,可避开上述消费品,而选择其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在流转税及所得税方面有优惠政策的产品进行投资。实际上,有很多高档消费品,并没有被列入消费税征税范围,在市场前景看好的情况下,企业也可以选择这类项目投资,以规避消费税。

  税基筹划技术

  税基式筹划是指纳税人通过缩小税基的方式来减轻税收负担,由于税基是计税的依据,在适用税率一定的条件下,税额的大小与税基的大小成正比,税基越小,纳税人负有的纳税义务越轻。例如,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为: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是税基,在所得税率一定的情况下,"应纳所得税额"随"应纳税所得额"这一税基的减少而减少,此即税基式筹划原理。

  对税基进行筹划既可以实现税基的最小化,也可以通过对税基实现时间的安排,在递延纳税、适用税率、减免税等方面获取税收利益。

  税率筹划技术

  税率筹划技术指纳税人通过降低适用税率的方式来减轻税收负担。税率是税收制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决定纳税人税负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税负既定的情况下,税额的大小和税率的高低呈正方向变化,税率筹划技术正是有效地运用了这一简单而又最基本的原理。一般情况下,税率低,应纳税额少,税后利润就多;但是,税率低,不一定等于税后利润最大化。所以对税率进行筹划,可以寻求税后利润最大化的最低税负点。

  各种不同的税种适用于不同的税率,纳税人可以利用课税对象界定上的含糊性进行筹划;即使是同一税种,适用税率也会因税基或区域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纳税人可以通过改变税基分布或区域的差别调整适用税率,从而降低税收负担率,以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

  递延纳税技术

  递延纳税可以获取资金的货币时间价值,等于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的资助,给纳税人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国际税收词汇》中对延期纳税条目的注释作了精辟的阐述:"递延纳税的好处有:有利于资金周转,节省利息支出,以及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延期以后缴纳的税款币值下降,从而降低了实际纳税额。"纳税环节、抵扣环节、纳税时间、纳税地点是递延纳税技术的关键。纳税人可以通过合同控制、交易控制及流程控制延缓纳税时间,也可以合理安排进项税额抵扣时间,所得税预缴、汇算清缴的时间及额度,合理推迟纳税。

  由于税收的重点是流转税和所得税,而流转税的计税依据是收入,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即纳税人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

  所以,递延纳税的本质是推迟收入或应纳税所得额的确认时间,所采用的筹划方法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一是推迟收入的确认,二是费用应当尽早确认。

  税制要素筹划技术案例分析

  (一)房产税的纳税范围筹划案例

  兴华集团在城市边缘正兴建一座工业园区,由于城市的扩展,该地区已被列入城区范围。工业园区除厂房、办公用房外,还包括厂区围墙、水塔、变电塔、停车场、露天凉亭、喷泉设施等建筑物,总计工程造价5亿元,除厂房、办公用房外的建筑设施工程造价1.4亿元。

  如果5亿元都作为房产原值的话,兴华集团从工业园区建成后的次月起就应缴纳房产税,每年房产税(扣除比例为30%)为:50000×(1-30%)×1.2%=420(万元)

  兴华集团除厂房、办公用房以外的建筑物,如停车场、游泳池等,都建成露天的,如果把这些独立建筑物的造价同厂房、办公用房的造价分开,在会计账簿中单独核算,则这部分建筑物的造价不计人房产原值,不缴纳房产税。这样可以少纳房产税:14000×(1-30%)×1.2%=117.6(万元)

  (二)价外费用“剥离”降低税基

  卓达房地产开发公司2005年营业收入9000万元,各项代收款项2500万元(包括水电初装费、燃(煤)气费、维修基金等各种配套设施费),代收手续费收入125万元(按代收款项的5%计算)。

  对于卓达房地产开发公司来说,这些配套设施费属于代收应付款项,不作为房屋的销售收入,而应作“其他应付款”处理。

  卓达公司应纳税额计算如下:(1)代收款项作为价外费用应纳营业税=(9000+2500+125)×5%=581(万元)

  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581×(7%+3%)=58.1(万元)

  应纳税费合计=581+58.1=639.1(万元)

  (2)各项代收款项转为物业公司收取卓达公司应纳营业税=9000×5%=450(万元)

  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450×(7%+3%)=45(万元)

  物业公司应纳营业税=120×5%=6(万元)

  物业公司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6×(7%+3%)=0.6(万元)

  两个公司应纳税费合计=450+45+6+0.6=501.6(万元)

  采取第二种方案比第一种方案节税额=639.1-501.6=137.5(万元)

  (三)分次纳税的税务筹划

  某工程设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为某项工程设计图纸,同时担任该项工程的顾问,设计图纸花费时间1个月,获取报酬30000元,该设计人员要求建筑单位在其担任工程顾问的期间,将该报酬分10个月支付,每月支付3000元,试分析该设计人员的税负变化。

  方案一:一次性支付30000元税法规定,劳务报酬收入按次征税,若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50000元的部分,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那么该设计入员应交个人所得税为:应纳税所得额=30000×(1-20%)=24000(元)

  应纳税额=20000×20%+4000×30%=5200(元)或30000×(1-20%)×30%-2000=5200(元)

  方案二:分月支付,每次应纳税额为:(3000-800)×20%=440(元)

  10个月共负担税款=440×10=4400(元)

  按照分月支付报酬方式,该设计人员可以实现节税额:5200-4400=-800(元)

  (四)利用合同递延纳税

  例如,明天造纸厂2008年7月向汇文文具商店销售白板纸117万元(含税价格),货款结算采用销售后付款的方式,汇文商店10月份只汇来货款35.1万元。对此类销售业务,明天造纸厂应如何进行筹划呢?

  此笔业务,由于购货企业是商业企业,并且货款结算采用销售后付款的方式,因此可以选择委托代销货物的形式,按委托代销结算方式进行税务处理:明天造纸厂5月份可以不计算销项税额,10月份按收到代销单位的销货清单后确认销售额,并计提销项税额35.1÷(1+17%)×17%=5.1(万元)。对尚未收到销货清单的货款,可以暂缓申报、计算销项税额。如果不按委托代销结算方式处理,则应计提销项税额117÷(1+17%)×17%=17(万元)。

  因此,对于此类销售业务,选择委托代销结算方式可以实现递延纳税。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