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税法 > 税收筹划 > 其他税收筹划 > 税务筹划与偷税、避税有何不同

税务筹划与偷税、避税有何不同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9-20 15:16:38 人浏览

导读:

关于什么是偷税,人们的看法基本一致。偷税一般是指以非法手段逃避税收负担,即纳税人缴纳的税款少于按《税法》规定应纳的税款。偷税可能采用匿报计税收入或应税交易项目,不提供纳税申报,伪造交易事项,或者采取欺诈手段假报正确的数额。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法规定:纳
  关于什么是偷税,人们的看法基本一致。偷税一般是指以非法手段逃避税收负担,即纳税人缴纳的税款少于按《税法》规定应纳的税款。偷税可能采用匿报计税收入或应税交易项目,不提供纳税申报,伪造交易事项,或者采取欺诈手段假报正确的数额。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法规定:"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许多国家对偷税也有与我国大体相同的法律规定。大多数国家把纳税人因疏忽而没有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也包括在偷税的概念之中。疏忽的行为与有意识的行为之间的差别在大多数税收管辖区并不特别重要,而只就其行为的税务后果在法律上作出相应的处理。

  从法律的角度看,偷税同避税和节税的区别是明显的:偷税是违反法律的行为,而避税和节税都是合法行为。然而,避税与节税则不能以是否合法或违法加以判断,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避税是纳税人利用税法上的漏洞,钻取税法的空子,通过其经济行为的巧妙安排,来谋取不正当的税收利益;节税则是依照国家税法和政府的税收政策意图,在纳税义务确立之前所作的对投资、经营、财务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前者尽管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其内容却有悖于国家税法的立法意图或政府税收政策意图;后者从形式到内容完全合法,反映了国家税收政策意图,是税收政策予以引导和鼓励的。

  从行为过程的内容看,偷税、避税、节税的区别在于:偷税是通过违法手段将应税行为转变为非纳税行为,从而直接逃避纳税人自身的应税责任,达到少交税款的目的;避税是纳税人对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模糊行为",即介于应税行为和非应税行为之间的,依照现行税法难以作出明确判断的经济行为进行一系列人为安排,使之被确认为非应税行为;节税是通过避免应税行为的发生或事前以轻税行为来替代重税行为以达到减少税款支出或综合净收益最大化的目的。

  从行为后果同国家财政(税收)收入的关系上看,偷税、避税、节税的区别在于:偷税和避税直接导致政府当期税收收入的减少,而且无助于财政收入的长期增长,国家当然不愿看到这种情况的发生;而节税一般不会导致政府当期预算收入的减少,而且通过对国家宏观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

  税务筹划与偷税、避税从理论上来区分还不算太难。而在实际生活中,对三者的界定则不是很明确。比如,跨国公司凭借商法所规定的企业有自主定价的权力,利用集团内部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通过自主作价,?quot;高进低出"或"高出低进"的方式,将经营利润从高税负国家(或地区)转向低税负国家(或地区),从而减轻总体税负。这一行为应当如何认定?是偷税、避税还是节税?说是偷税,其理由是作价不当本身就是一种欺诈行为,更何况许多国家的税法已明确规定,关联企业的内部交易应按"正常交易原则"作价。否则,显然是违反税法规定的避税行为。说是避税,其理由是纳税人利用法律上关于企业有定价自主权这一条款钻空子。因为所谓"正常交易原则"中的"正常价格"难以准确量化,征纳双方的看法常有分歧。这样,转让定价只能看做是避税。另外,如果相应国家税法中没有关于转让定价税收条款的明确规定,则税务机关对被转移的利润无权进行纳税调整,相对于低税国?quot;避税地"而言,这一行为可能又是节税。所以在此类问题上,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空间是非常大的。

                            (pc15h)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