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合同法 > 竞业限制 > 新《劳动合同法》出台后看“竞业限制”

新《劳动合同法》出台后看“竞业限制”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6-24 06:44:39 人浏览

导读:

一年多前,我国客车制造行业的龙头老大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河南宇通),一名技术人员跳槽去了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据传到新东家后,他很快将原公司的一些技术秘密和盘托出。河南宇通认为其违反了竞业限制约定,于是派人力资源部副经理带人前往调

一年多前,我国客车制造行业的龙头老大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河南宇通”),一名技术人员跳槽去了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据传到新东家后,他很快将原公司的一些技术秘密和盘托出。

河南宇通认为其违反了竞业限制约定,于是派人力资源部副经理带人前往调查取证,但一行三四个人在苏州待了近一个月却取证困难,无功而返。原因是,公司与他们签订的劳动合同中虽然有“员工有义务为公司保密”这一条款,但没有更进一步的细致约定。

2008年1月1日起,《劳动合同法》开始实施后,企业在竞业限制方面的可操作性或许会更强些。“《劳动合同法》第一次用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了‘竞业限制’的概念、范围和法律责任,比之以前,将对企业更加有利。”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劳动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律师协会社会保障与劳动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建平律师告诉本报。

此前1995年开始施行的《劳动法》仅在第二十二条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

1996年12月,劳动部《关于企业职工流动中若干问题的通知》首次对竞业限制作了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规定掌握经营信息、秘密的职工在解除劳动契约后的一定期限内(不超过3年),不得到生产同类产品或者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直接或者间接任职,并不得泄露原单位的商业秘密。用人单位应当向受到此种就业限制的雇员支付一定的合理的补偿。

但《第一财经日报》了解到的情形是,相当部分企业与员工不签订劳动合同,或者是与所有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中都带上一笔“员工有义务为公司保密”的约定,鲜有员工对这一格式合同较真,也很少有企业支付离职员工补偿金。

针对上述案件,著名劳动法专家、北京市广盛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庞春云主任律师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认为:“该案例中只有‘员工有义务为公司保密’条款,而没有‘竞业限制’条款,所以河南宇通要追究该员工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缺少依据。”

据悉,在《劳动合同法》未实施之前,企业碰到类似案例,多以违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提起诉讼。根据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侵权人需要举证证明自己与他人相同或相仿的技术取得的合法途径,否则就可能被认定为侵权。

王建平律师认为,上述案例中,企业以反不正当竞争或竞业限制进行诉讼,效果可能会有一定差别。劳动合同当事人约定限制的范围不清,同时用人单位在限制期限内未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就很难追究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的行为。

《劳动合同法》规定:“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且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两年”。《劳动合同法》还规定了经济补偿的大致额度、最高补偿标准和年限等。

[page]

职工离职后企业未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但当企业发现职工仍在从事同类竞争业务时,便以竞业限制来提起诉讼。那么,法院会判员工败诉还是胜诉?

庞春云律师介绍,《劳动合同法》出台之前,我国法律层面对竞业限制没有十分细致完整的立法规定,散见于各地的地方性法规定,而各地的审判实践又有所不同。

各地法院对竞业限制义务与竞业限制补偿金的关系理解有所不同,主要分成两种意见:一种意见就是认为竞业限制补偿金是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的前提,如果原用人单位没有履行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的义务,员工当然也无义务履行竞业限制的义务。另一种意见是竞业限制补偿金与竞业限制义务分别是竞业限制协议两大当事人用人单位与员工的义务,一方不履行义务并不当然免除另一方所应承担的义务。据悉,审判实践中第一种意见占了七八成。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约定在劳动合同终止或者解除时向劳动者支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的,竞业限制条款失效。”但正式文本删去了这条款。或许这些都需要待《劳动合同法》的司法解释和实施细则出台后,才能进一步明确化和细化。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