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保障 > 经济补偿金 > 什么情况适用经济补偿金

什么情况适用经济补偿金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10-08 13:48:55 人浏览

导读:

我们在工作中当公司和员工之间解除了劳动关系的话,一般都是需要向员工支付补偿金的,但是也是有相关规定的,并不是任何情况都需要支付补偿,下面就让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什么情况适用经济补偿金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在工作中当公司和员工之间解除了劳动关系的话,一般都是需要向员工支付补偿金的,但是也是有相关规定的,并不是任何情况都需要支付补偿,下面就让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什么情况适用经济补偿金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什么情况适用经济补偿金

  我国劳动法确立了经济补偿金制度,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协商解除、用人单位预告解除和经济性裁员三种情形,不适用于劳动合同的终止,将劳动者因用人单位原因的随时解除也排除在外。该规定范围过窄,而且只规定企业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而终止的情况下不需要支付,变相鼓励了企业与劳动者签订短期劳动合同,不利于对劳动者的保护。

  为了更好地发挥经济补偿金的功能,劳动合同法对经济补偿金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以下情形:

  1、劳动者因用人单位原因被迫解除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提出动议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

  3、用人单位非过失性解除的;

  4、经济性裁员的;

  5、劳动合同因期限届满而终止的;

  6、劳动合同因用人单位主体资格丧失而终止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经济补偿金最多补几个月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向员工支付的经济补偿金最高不得超过144个月,按照规定,如果员工的月度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的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所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度平均工资3倍的,则用人单位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照职工的月度平均工资3倍的金额进行支付,且最高的补偿年限最高不得过12年。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经济补偿按照员工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其中工作每满1年需向员工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对于满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则按照1年计算;针对未满6个月的,则统一按照0.5个月的工资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

  三、经济补偿金有时效的吗

  劳动纠纷的仲裁时效是1年,超过1年的不受理。

  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第4款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劳动争议的诉讼时效为1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对于拖欠劳动报酬的,适用特殊时效,即该1年起算点是从劳动者离职之日起计算。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整理的关于什么情况适用经济补偿金的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只有在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时候,用人单位才需要补偿劳动者的。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也可以来咨询法律快车。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