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仲裁 > 劳动仲裁法解读 > 如何理解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如何理解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4-03-05 11:51:25 人浏览

导读: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理解包括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偏重于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指劳动者有从事劳动的同等的权利同时也有劳动的义务等。

  一、如何理解劳动的基本原则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理解:

  1.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这意味着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有从事劳动的同等的权利,同时也有劳动的义务。对于公民来说,这包括就业权和择业权在内的劳动权,有权依法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和用工单位,以及利用国家和社会所提供的各种就业保障条件来提高就业能力和增加就业机会。对企业来说,这意味着需要平等地录用符合条件的职工,并加强提供失业保险、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等方面的职责。对国家来说,应当为公民实现劳动权提供必要的保障。

  2.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这个原则主要包括偏重保护和优先保护、平等保护、全面保护和基本保护等方面。劳动法在对劳动关系双方都给予保护的同时,偏重于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适当体现劳动者的权利本位和用人单位的义务本位,优先保护劳动者利益。全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劳动法的保护,无论是财产权益还是人身权益,无论是法定权益还是约定权益,都应当得到保护。此外,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无论存在于劳动关系的缔结前、缔结后或是终结后,都应纳入保护范围之内。

  3.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这个原则是指配置是否合理的标准是能否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双重价值取向。劳动法的任务在于对劳动力资源的宏观配置和微观配置进行规范。劳动力资源的宏观配置指的是社会劳动力在全社会范围内各个用人单位之间的配置,而劳动力资源的微观配置则涉及到处理好劳动者利益和劳动效率的关系。

  4.其他。

  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特点

  法律快车提醒您,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性: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劳动法律部门中具有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它并不预先设定任何确定而具体的事实状态,也不规定具体的权利义务实现的方式。因此,基本原则的内容在明确性程度上显然低于调整劳动关系的具体规定。然而,基本原则所覆盖的事实状态却远远地大于具体规定,一条基本原则可以调整整个劳动关系运行领域。

  2.特殊性: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所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殊性,体现了劳动法律部门的本质和特点。这是因为劳动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既具有一般社会关系的共性,也具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从属关系,即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管理和支配。

  3.稳定性: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只要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基本原则就不会改变。这是因为基本原则是劳动法律制度的基石,其稳定性对于保障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4.权威性: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对各项劳动法律制度均具有约束力。这是因为基本原则是劳动法律制度的灵魂和核心,其权威性确保了各项劳动法律制度能够协调一致地运行,从而实现劳动法的立法目的。

  5.其他。

  三、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概念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也就是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和指导思想。这些原则直接决定了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性质,是劳动立法基本精神的集中体现。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国家对劳动关系的本质的认识,也反映了统治阶级对劳动关系运行中的矛盾、差异甚至利益冲突的基本态度。基本原则的内容与性质直接决定了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内容与性质。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