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法 > 抵押担保 > 住房贷款 > 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吗

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5-06 10:31:17 人浏览

导读:

当我们急需用到资金时,我们就会选择抵押贷款,这是最快获得资金的办法。大多数人都会拿房子进行抵押,但并非所有的房子都可以进行抵押的。那么农村住房能抵押贷款吗?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当我们急需用到资金时,我们就会选择抵押贷款,这是最快获得资金的办法。大多数人都会拿房子进行抵押,但并非所有的房子都可以进行抵押的。那么农村住房能抵押贷款吗?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吗

  宅基地不能作抵押,合法自建的房子可以。我国现行法律明文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不得抵押。

  《民法典》规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只限制于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的荒山、荒滩等农村土地,经发包方同意,并依法登记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林权证书的,才可以设立抵押,并没有明确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抵押。

  二、住房抵押贷款利率

  (一)各银行的执行情况均不一样,具体利率是根据借款人的信用情况、职业性质、还款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的。如果借款人个人资质情况较好,获得的贷款利率较低;反之,如果借款人有逾期还款情况,获得的贷款利率也较高。

  (二)最新贷款基准利率表显示,五年以上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为4.9%,房屋个人抵押贷款与购房按揭贷款银行利率不一样,房子抵押贷款利率都是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的,而住房按揭贷款首套房下浮10-30%,这是他们的主要区别。

  (三)房产抵押贷款一般是基准利率上浮10%-40%,各个银行不一样的,还有一个要关注的就是贷款还有评估费等费用,了解一下利率和其他费用方面的问题,平衡一下再决定选择哪个银行。

  (四)房产抵押贷款利息计算方法分析:根据用于抵押房产证对应的房产是否偿清贷款,可获得的贷款额度也是不一样的。

  三、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

  (一)违约风险

  违约风险包括被迫违约和理性违约。被迫违约是指借款人的被动行为,支付能力理论认为导致被迫违约是因为支付能力不足。这说明借款人有还款的意愿,但无还款的能力。理性违约是指借款人主动违约,权益理论认为在完善的资本市场上借款人可仅通过比较其住房中特有的权益与抵押贷款债务的大小,作出违约与否的决策。当房地产市场价格上升时,借款人可以转让房屋还清贷款,收回成本并能挣取一定的利润;当房地产市场价格下降时,借款人为了转嫁损失,即使他有偿还能力,他也主动违约拒绝还款。

  (二)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资金短存长贷难于变现的风险,流动性是银行保证资产质量的一条重要原则。现如今流动性风险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目前我国的住房贷款主要来源于公积金和储蓄存款,银行吸纳的储蓄存款属于短期存款,一般只有三五年,而住房抵押贷款却属于长期贷款。这种短存长贷的行为使银行的流动性非常低,继而带来流动性风险。二是银行持有的资产债权不易变现,极易导致流动性风险。造成银行可能丧失在金融市场更有利的投资机会,增加机会成本带来的损失。

  (三)经济周期风险

  经济周期风险是指在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周而复始的波动过程中产生的风险,相比其他产业,房地产业对于经济周期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经济扩张时,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市场对房地产的需求量增大,房屋的变现不成问题,银行与个人都对未来充满乐观的预期,银行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数量也急剧增加。经济萧条时,失业率上升,居民的收入急剧下降,大量贷款无力偿还,即使已将房屋抵押给银行,也因为房地产业的疲软无法变现。这时抵押风险转变为银行的不良债权和损失,银行则面临大量的“呆坏账”,极易导致银行的信用危机甚至破产。

  (四)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利率水平的变动给银行资产价值带来的风险,它是由其业务短存长贷的资本结构所决定的,利率的波动无论是涨还是跌对银行都会带来损失。如果利率上涨,住房抵押贷款的利率也随着上调,就可能增加借款人的偿贷压力,借款额度越高,借款期限越长,其影响程度也就越大,从而增加了违约风险。如果利率下降,借款人又有可能从当前资本市场融资或以低利率重新借款来提前偿还贷款,给银行带来风险,主要表现在,提前贷款的发生使得住房贷款的现金流量发生不确定性,给银行的集约化资产负债带来一定的困难。

  宅基地不能作抵押,合法自建的房子可以。我国现行法律明文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不得抵押。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吗的相关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