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保险 > 社会劳动保险 > 五险一金如何办理

五险一金如何办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4-02 14:04:52 人浏览

导读:

在现实生活中,对于那些刚成立的公司、企业,需要给员工交纳社保的,因此需要到当地机构进行办理,那么五险一金如何办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在现实生活中,对于那些刚成立的公司、企业,需要给员工交纳社保的,因此需要到当地机构进行办理,那么五险一金如何办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五险一金如何办理

  “五险一金”指的是五种社会保险以及一个公积金,“五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

  (一)五险办理流程

  1、用人单位进行社保登记,携带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办理营业执照时已在质量技术监督局办好)、法人身份证号码、税务登记证单位开户处拿一式三份的表格填写,核实完毕会拿到劳动和社会保障证,再去拿到社保证,进行了社保登记就可以办理社保了。

  (1)整理单位要办理社保人员的名单及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2)新办人员需劳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3)续保人员,确保个人已报停、或前单位已报停;

  (4)填写表格。

  2、填报办理社会保险“网上申报”业务申请表,经市社会劳动保险经办机构核准后,签订社会保险“网上申报”业务承诺书,授予其“网上申报”业务操作权限。

  3、办理参保人员增减变化申报的业务操作程序。参保企业应于每月的1—15日,最好15日前办理通过社会保险业务网站办理本单位参保人员增减变化及应缴费信息的申报业务,并填写、留存相关表格、资料。

  4、参保企业办理完上述“网上申报”操作,确认无误后,应在网上提报“应收核定”申请;社会劳动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参保企业的申请,进行应缴费信息的核定,并通过“网上银行”征收社会保险费

  (二)一金办理流程单位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手续如下:

  1、到当地财政局资金管理中心办理缴存登记,填报《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表》,“资金管理中心”按规定对申报单位进行审核并指定住房公积金经办银行。

  2、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须附的相关证件:

  (1)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行政事业单位及其它机构批准设立的批文原件及复印件;

  (2)法人代码证原件及复印件;

  (3)国税税务登记证副本原件及复印件。单位为新录用或者新调入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办理手续如下:新的正式录用职工或者新调入及调出职工在起用的三十日内到受托银行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的设立手续,并同时为已设立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的职工办理账户转移。

  二、办理五险一金需要什么

  公司需要先办理单位的社保证、公积金登记表,办理单位社保证,需要到单位营业执行注册地社保部门办理。需要提交:(一)单位营业执照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公章,原件及复印件;

  (二)法人以及经办人员身份证复印件;

  (三)单位社会保险登记表。办理单位公积金登记,到单位就近公积金缴存管理部办理,需要提交:单位营业执照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公章。《社会保险法》第二条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三、五险一金企业缴费的办理

  (一)对于单位员工,通常都是以单位名义办理社保缴纳业务。对此单位相关参保办理人员会根据即定的社保办理流程进行,个人需要填写社保申请书,本人身份证,近期免冠一寸照片两张即可。单位对根据个人工资收入情况,按一定比例来缴纳各位保费。

  (二)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想缴纳保费,则只能缴纳养老金和医疗保险这两部分。具体的办理缴纳费用流程如下:直接到户口所在地社保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办理社保。

  (三)单位未交社保个人该怎么办时需要提供个人身份证以及复印件、近期免冠一寸照片两张、保费和申请书等资料,就可以在社保经办部门办理养老保险缴纳手续。

  (四)再办理结束养老保险手续后,带着已办理的养老保险手续,以及上述相关证件,到当地的医保中心办理缴纳医疗保险。

  因此,根据国家对于五险一金企业负担比例,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还有失业保险公司都是比自己缴的多的,其中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全部都是公司缴纳,住房公积金是根据公司情况选择缴费标准的,而且企业办理和缴费的话会比个人缴纳的划算了。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五险一金如何办理的相关知识,随着中国的经济越来越好,目前中国政府要求五险一金的回报率提高,这一个政策,也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