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保障 > 劳动合同争议 > 用工单位不签劳动合同多长时间为违法

用工单位不签劳动合同多长时间为违法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12-26 17:58:00 人浏览

导读:

一旦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就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那么你知道用工单位不签劳动合同多长时间为违法吗?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旦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就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那么你知道用工单位不签劳动合同多长时间为违法吗?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用工单位不签劳动合同多长时间为违法

  按照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只要发生了用工行为,与员工形成了劳动关系,即使是没有签劳动合同书,员工就享有劳动法上规定的各项权利,单位也负有劳动法上的各项义务。其中,依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就是用人单位不能免除的强制性法定义务。假如单位没有缴纳社会保险费,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可以责令单位缴纳,甚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并对用人单位进行处罚。

  单位终止或者解除事实劳动关系(辞退员工)需要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

  按照法律的规定,如果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时,需要依法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未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还需要加付额外的经济补偿金。而如果是签订了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到期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则不需要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

  单位终止或者解除事实劳动关系(辞退员工)造成员工失业的,可能需要赔偿失业损失。

  如果因为单位没有依法为员工缴纳失业保险费,导致员工被辞退后无法领取失业保险待遇时,员工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单位给予赔偿。

  员工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且不承担任何违约责任或者赔偿

  如果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员工要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提前30日书面通知单位,否则就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造成单位损失的,应该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劳动合同约定了员工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单位也可以依法要求员工承担为违约责任(如违约金等)。但是,如果单位没有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员工不但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而且不需要对单位承担违约责任或者赔偿责任。

  用人单位如果给劳动者进行签订劳动合同,那么劳动者可以到劳动部门进行举报或者是申请劳动仲裁,那么有关机关单位会进行行政处罚用人单位,并且用人单位还会支付一定的赔偿金给劳动者,支付多少事根据劳动者的工龄进行计算的。

  二、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的规定。

  对于建立劳动关系的流程是什么这一问题,通过本文我们可以知道,劳动者与公司通过签订劳动合同确定劳动关系的建立。用人单位将为劳动者提供工作条件,并且为劳动者支付相应的劳动薪水。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如果不具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符合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那么也属于劳动关系建立。

  三、公司不给交社保不签劳动合同怎么办

  公司不给交社保不签劳动合同职员可以不与其建立劳动关系,若已经是单位的职员,以单位不缴社保为由以书面形式向单位提交辞职书,可马上走人。并可主张单位为你补缴社保,主张单位支付你工作每满一年1个月工资经济补偿。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2005)12号第二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用工单位不签劳动合同多长时间为违法的相关内容,用人单位雇佣劳动者却未签订劳动合同是不合法的。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请及时咨询律师处理,法律快车提供专业律师,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