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纠纷/劳动争议 > 劳动争议处理 > 解除劳动关系的条件

解除劳动关系的条件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10-20 14:18:21 人浏览

导读:

解除劳动关系在职场生活中属于常见的现象,但并不是无限制任意就能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解除劳动关系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那么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是什么?阅读完以下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内容,相信了解完以下内容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的。

  解除劳动关系在职场生活中属于常见的现象,但并不是无限制任意就能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解除劳动关系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那么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是什么?阅读完以下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内容,相信了解完以下内容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的。

  一、解除劳动关系的条件

  (一)试用期内单位可解除情况(应说明解除理由):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7、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固定期限员工单位可解除,且不需要提前通知的: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解除劳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一)协商解除劳动关系:

  1、由于法律对协商解除劳动关系的限制较少,解除程序上也没有硬性规定,因此,在法定解除理由不充分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尽量采取协商的方式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

  2、企业与员工协商解除劳动关系,一定要与员工签订书面的解除劳动关系的协议。在该协议中应明确约定劳动关系解除的原因、解除的时间、工作的交接、经济补偿金的标准和数额、支付方式和时间等事项。

  3、企业与员工协商解除劳动关系时,应遵循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避免采取欺诈或胁迫的手段,否则协议无效。

  (二)企业解除劳动关系:

  1、企业以员工存在过错为由单方解除劳动关系,需要对员工的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因此,企业应当事先做好相应的制度规范和合同约定,并固定和保存好员工违反的相关证据。

  2、企业单方解除劳动关系时,还应充分注意解除的程序,尤其是有工会的企业,以免因程序不当而导致解除行为违法。

  3、企业欲以“员工不能胜任工作”和“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为由解除劳动关系时,需对相关事实承担举证责任。企业不能对前述概念任意进行扩大解释,需要根据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公平合理的原则进行适用。

  4、企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时,既要满足法定条件,也要遵守法定程序,否则违反任何一项,都会构成违法解除劳动关系。如果企业被认定为违法解除劳动关系,那么员工拥有选择是否恢复劳动关系的权利。如果员工不愿再恢复劳动关系,那么企业需要支付双倍经济补偿金作为赔偿。

  (三)员工解除劳动关系:

  1、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员工提出辞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因此,企业务必要求员工提交书面的辞呈或辞职报告,并妥善保管,以免员工口头提出辞职后又反悔,要求恢复工作,或以被企业辞退为由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2、员工突然辞职或不辞而别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企业可以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如发生前述情况,企业应注意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在第一时间提出请求或诉诸法律。

  三、离职需要办理哪些手续

  企业在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后应当履行如下手续:

  1、指定工作人员与离职员工办理工作交接。

  2、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证明,也就是常说的“离职证明”。

  3、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手续。

  4、需要支付经济补偿的,依法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

  5、对已经解除的劳动合同文本、解除劳动关系的协议保存备查。

  解除劳动关系条件分两种情况考虑,在试用期限内跟在固定期限内有多不同,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解除劳动关系的条件的相关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