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如果公司以员工之间的纠纷为由扣除工资呢?这场争端已经私下解决,录音也证明了这一点。

更新时间:2020-01-16 15:28:32人浏览
问题描述:
你好。如果公司以员工之间的纠纷为由扣除工资呢?这场争端已经私下解决,录音也证明了这一点。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73764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1、劳动者自用工之日起,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虽然你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你已经与公司建立劳动关系,合法的劳动关系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也就是说用人单位应当向您支付您应得的劳动报酬,那是用人单位的义务。
2、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所以,你有权主张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的双倍工资,也即最多十一个月的双倍工资。
2020-01-16 15:08:10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91867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工资表应当有用人提供,至于提成账单应当由用人单位保存的,也可以主张由用人单位提供。《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
(一)、
(三)、
(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2020-01-16 15:13:06
刑事案件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99183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用人单位是否可以扣发劳动者的工资,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我国劳动法第50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这一规定是对劳动者工资报酬权的法律保护。所谓“克扣”,是指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扣减劳动者的应得工资。用人单位克扣劳动者工资的行为,有两方面的标准,一是看劳动者是否提供了正常的劳动;二是看用人单位是否有正当的理由。如果劳动者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提供了无过错的正常劳动,而用人单位又不具有扣除工资的法定理由的,就属于克扣劳动者工资。克扣劳动者工资的行为是违法行为,是对劳动者工资权的侵犯。  劳动部发布的《工资暂行规定》第15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  
(1)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劳动者个人所得税;  
(2)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保险费用;  
(3)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  
(4)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的其他费用。  该规定第16条还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劳动者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以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上述代扣劳动者工资的情况,不得视为克扣工资。  此外,根据劳动部的有关规定,下列减发工资的情况也不得视为克扣工资:  
(1)国家法律、法规中有明确规定的;  
(2)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的;  
(3)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并经职工代表大会批准的厂规、厂纪中有明确规定的;  
(4)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相联系,经济效益下浮时,工资必须下浮的,但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5)因劳动者请假等原因相应减发工资。
2020-01-16 15:25:46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89642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若用人单位随意克扣员工的工资,劳动者可以先行与其协商,由公司给出克扣工资的理由,如对公司给出的理由不满意或者公司不给理由的话,可以申请法律途径。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工资支付发生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可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申请仲裁。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0-01-16 15:28:32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集体协商过程中发生争议,不能解决的,该怎么办?
集体协商过程中发生争议,不能解决的,该怎么办?
集体协商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当事人不能协商解决的,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可以书面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协调处理申请;未提出申请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为必要时也可以进行
工资集体协商
人浏览
职工的行为违背了《劳动合同法》的诚实信用原则,没有履行自己应尽义务。公司可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职工赔偿公司经济损失,并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离婚财产继承纠纷如何处理
离婚财产继承纠纷如何处理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共同所有的财产,除有约定的以外,如果分割遗产,应当先将共同所有的财产的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其
离婚
次播放
小区乱倒垃圾争议与纠纷,用咒语解决?
小区乱倒垃圾争议与纠纷,用咒语解决?
遇到有人在自家门口或者小区内乱倒垃圾的事情时,不少社区居民会感到很郁闷,见到有人在小区乱倒垃圾,住在小区里的人心里都可能会想,这个人的素质真是低啊,但是在自家门
物业管理
人浏览
当事人如何解决合同争议?
当事人如何解决合同争议?
当事人可以通过和解或者调解解决合同争议。当事人不愿和解、调解或者和解、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中国仲裁
合同纠纷
人浏览
若用人单位随意克扣员工的工资,劳动者可以先行与其协商,由公司给出克扣工资的理由,如对公司给出的理由不满意或者公司不给理由的话,可以申请法律途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劳动仲裁纠纷的被告单位有起诉权吗
劳动仲裁纠纷的被告单位有起诉权吗
劳动仲裁纠纷的被告单位有起诉权。当事人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
劳动法
人浏览
打架,是严重违反用人单位劳动纪律的行为,用人单位可以和你解除合同。用人单位因为打架解除合同,员工得不到任何补偿的。工资,是你的合法收入,用人单位和你解除合同,须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试用期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如果用人单位协商解除,应当按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标准、不足半年支付半个月工资标准给予经济补偿金。《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有证据证明业绩和绩效考核标准吗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本人在国外,身份证到期怎么更换?
本人在国外,身份证到期怎么更换?
本人在国外,身份证到期可以委托家人代办。委托家人代办存在限制条件,各省市规定不一样,可以咨询当地公安机关。已申领过二代证及指纹信息录入的,在外期间居民身份证丢失
刑法
人浏览
网络上赌博的属于什么罪
网络上赌博的属于什么罪
当事人在网络上赌博,数额较大的行为属于赌博罪,其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我国《刑法》规定,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
刑法
人浏览
未签劳动合同自第二个月可要求支付双倍工资,拖欠工资做法违法,协商不成可申请劳动仲裁或者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解决。
全部8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非法生产窃照器材罪法人将受罚。包括单位判处罚金,相关人员按情节轻重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罚金。需配合调查,及时采取措施减轻处罚。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造谣诽谤罪罚款多少钱
造谣诽谤罪罚款多少钱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没有造谣诽谤罪,只有诽谤罪。构成诽谤罪是不会被罚款的,而是应当承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责任。
刑法
人浏览
抢夺罪证据收集可多种方式。可自行收集如监控视频等视听资料;也可寻求证人作证,记录证言;同时,保留被抢物品作为物证。若情况紧急,应报警由警方处理。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羁押时间超过刑期是否有赔偿
羁押时间超过刑期是否有赔偿
羁押时间超过刑期是有赔偿的。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法律规定,赔偿义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
刑法
人浏览
使用假币罪的处理方式包括刑事处罚和罚金。具体处理方式需根据犯罪数额大小、情节严重程度等因素综合判断,选择最合适的处罚措施以达到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目的。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刑事拘留37天后无罪释放可以要求赔偿吗
刑事拘留37天后无罪释放可以要求赔偿吗
刑事拘留37天后无罪释放不可以要求赔偿。法律规定,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但是拘留时间超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时限,其后决定撤销案件的可以
刑法
人浏览
挪用资金罪判罚依金额定。金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巨大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特别巨大则七年以上。同时,被挪用的资金需依法追缴。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电动车醉驾拘留多少天
电动车醉驾拘留多少天
电动车醉驾拘留不超过三十七天,前提是电动车属于机动车。此时行为人构成危险驾驶罪,会被依法判处拘役,并处罚金。如果经过鉴定电动车是非机动车的,一般会进行罚款处罚,
刑法
人浏览
你好,能否说说具体情况呢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您好,您可以通过法院诉讼主张您的权力。
全部6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您好,这种情况对方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全部6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一般是不管的,但是可以试试。
全部7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