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女员工在职期间意外怀孕,但计划生育不充许生第二胎)公司应该给流产假,以及付假期时间的工资吗?

更新时间:2018-08-11 22:47:26人浏览
问题描述:
如果女员工在职期间意外怀孕,(已婚,并已生一小孩,但计划生育不充许生第二胎),如果自己去药流,公司应该给流产假,以及付假期时间的工资吗?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67847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产假工资规定

第一种:是用人单位为女职工缴纳生育保险的,女职工的的产假期间的待遇为:


1、生育津贴;


2、生育的医疗费用;


3、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


4、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费用。

上述费用均有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种情况下,生育津贴即应视为女职工的产假工资。

生育津贴计算方法:

生育津贴=(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0×规定的假期天数。

生育津贴高于本人原工资标准的,用人单位不得克扣;生育津贴低于本人原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补足。生育津贴不缴个人所得税。

第二种:用人单位未给女职工缴纳生育保险的,女职工产假期间,工资由用人单位照发,这里的工资应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岗位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应是女职工休产假之前的月工资标准。另外,女职工还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报销生育医疗费用及疾患生育手术费用。

2018-08-11 22:21:10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82136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如何规定第二胎产假?

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2011年11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全文 

公布《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拟将产假由90天增至14周,

生育流产医疗费用由单位支付。2012年4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草案)》。草案将女职工生育享受的产假由90天延长至98天,并规范了相关待遇。

第二胎产假如何规定?


1、生育二胎需要符合一定的实体和程序要件,依法取得再生育证明之后即为计划内生育。除计划外生育和非婚生育外,无论第几胎,只要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均可依法享受相应的产假等福利待遇。


2、二胎产假的长短

不管是一胎还是二胎,单胎顺产为90天,难产或多胞胎各相应增加15天。《上海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的晚育妇女,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晚育假三十天,其配偶享受晚育护理假三天。晚育是指已婚妇女生育第一个子女时,年满二十四周岁。从上述规定来看,生育二胎不是晚育,晚育假三十天和其配偶的晚育护理假三天无法享受。当然,如果单λ能多给你30天晚育假,那就更好了。如果单λ批准的话,你还可以申请两个半月的产前假,产前假期间的工资收入不得低于以前月工资性收入的80%。


3、产假期间的待遇

产假期间,依法享受生育生活津贴和生育医疗费补贴。月生育生活津贴标准为本人生产或者流产当月城镇养老保险费缴费基数,当月缴费基数低于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按照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如果本人工资标准高于社会保险支付标准的,超出部分,仍应由用人单位补足。

2018-08-11 22:23:51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71792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女职工晚育产假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但并没有规定晚婚、晚育的具体年龄。现实中的晚婚年龄是由计生部门提倡的,以女23周岁,男25周岁为限;晚育则为女24周岁。
同样《劳动法》第六十二条“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以及《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八条“女职工产假为九十天,其中产前休假十五天。难产的,增加产假十五天。
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十五天。女职工怀孕流产的,其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给予一定时间的产假”的规定,也并没有对晚育的休息时间作出明确规定。
通常情况下,由各地自行制定相关政策,如: 《上海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二十四条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初次结婚为晚婚。 女年满二十三周岁初次结婚为晚婚。 已婚妇女生育第一个子女时,年满二十四周岁的,为晚育。
第三十三条晚婚的公民,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晚婚假七天。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的晚育妇女,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晚育假三十天,其配偶享受晚育护理假三天。
晚婚假期间享受婚假同等待遇,晚育假、晚育护理假期间享受产假同等待遇。 《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十六条 鼓励公民晚婚、晚育。 女年满二十三周岁、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初婚的为晚婚。
已婚妇女年满二十四周岁初育的为晚育。 第二十条 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晚婚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奖励假7天。晚育的女职工,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奖励假30天,奖励假也可以由男方享受,休假期间不得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不休奖励假的,按照女方一个月基本工资的标准给予奖励。
个体工商户的雇工晚婚、晚育的,由雇主按照本条前款规定奖励。 农村居民、城镇无业居民和个体工商户晚婚、晚育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给予适当奖励。
2018-08-11 22:47:26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劳动法生双胞胎后哺乳假时长
劳动法生双胞胎后哺乳假时长
生儿育女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为此国家特意在女性职工产后复出上班的时候也作出了一些照顾,那么哺乳假假期待遇怎么算?哺乳假可以一次性休吗?劳动法生双胞胎后哺乳假时长
假期待遇
人浏览
用人单位被撤销或决定提前解散的,劳动合同终止。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六项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全部7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未婚先孕违反计划生育吗
未婚先孕违反计划生育吗
未婚先孕要分两种情况来对待:在孩子出生以前已经补办结婚登记手续和准生证的,则不违反计划生育。在未领取结婚证与准生证的情况
离婚
次播放
生育第二胎产假规定
生育第二胎产假规定
根据国家和上海市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生育第二胎产假规定内容如下:1、生育二胎需要符合一定的实体和程序要件,依法取得再生育证明之后即为计划内生育。除计划外生育和非
工时休假
人浏览
女工未婚先孕,是否可以休产假?
女工未婚先孕,是否可以休产假?
女工未婚先孕,是否可以休产假?丈夫赌博四处欠债,债务是否属于夫妻间的个人债务?中国夫妻一方居住在国内,一方居住在国外,该在何地提起离婚诉讼?10月14日晚,区法
民事诉讼法动态
人浏览
讨薪属于劳动争议,当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也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三胎有产假吗?
三胎有产假吗?
三胎也是正常的享受产假和社保,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但是三胎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征收社会
劳动法
人浏览
休产假时劳动合同到期,自然延伸劳动合同效力,用人单位不得因劳动合同到期而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产假工资规定第一种:是用人单位为女职工缴纳生育保险的,女职工的的产假期间的待遇为:1、生育津贴;2、生育的医疗费用;3、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4、国家和本市规定的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有工资,享受产假、
全部5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流产的应该给予一定的假期。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质量问题商家不退款怎么投诉
质量问题商家不退款怎么投诉
质量问题商家不退款的投诉方式有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者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等,还可以进行调解或者与相关经营者进行协商,要求退还货款或者退还相关服务费用。
消费者责任
人浏览
可享受产假,须有医院证明。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行政诉讼再审向哪个法院申请
行政诉讼再审向哪个法院申请
行政诉讼再审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行政诉讼再审的事由一般包括了不予立案或者驳回起诉确有错误;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未经质证或系伪造;原判决、裁定遗
再审程序
人浏览
你好,女职工怀孕不满四个月流产的,应根据医务部门的意见,给予十五天至三十天的产假;怀孕四个月以上(含四个月)流产的,给予四十二天产假。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面对起诉情况如何合法转移财产
面对起诉情况如何合法转移财产
面对起诉情况合法转移财产需要注意合理规划财产转移、遵循法律法规、使用合法工具等事项。合法转移财产流程包括选择财产转移的方式、准备必要的文件和记录转移过程。
个人财产
人浏览
电动车和汽车相撞怎么处理的
电动车和汽车相撞怎么处理的
电动车和汽车相撞的,需要立即抢救伤员,并向交通警察报告相关情况,不得破坏事故现场,做好相关保护措施之后,等待交通警察来处理后续事宜。遭遇交通事故的受害者主张赔偿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
人浏览
申请强制执行怎么撤诉
申请强制执行怎么撤诉
申请强制执行撤诉的流程包括向法院提交撤销强制执行申请书、法院受理、中止强制执行等。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等情况可以取消强制执行。
撤诉申请书
人浏览
居民养老保险和职工养老保险的区别是什么
居民养老保险和职工养老保险的区别是什么
居民养老保险和职工养老保险的区别有待遇水平不同、参保的对象不相同、缴费情况不同等。养老保险是为解决公民达到退休年龄保证其基本生活的问题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