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送达人是指被告还是原告?

更新时间:2024-05-16 07:37:43人浏览
问题描述:
被送达人是指被告还是原告?
1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14044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法律分析:送达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将诉讼文书送交当事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行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送达诉讼文书必须有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签名或者盖章。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2024-05-16 07:37:43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法律分析:院起诉书一定要送到被告手中,并签送达回证,确保被告能收到。法律规定由法院将起诉书送交被告人。不过实践中法院一般不会派工作人员专门去向被告人送达文书,而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起诉书如何送达被告
起诉书如何送达被告
起诉书一般会通过以下方式送达被告:1、直接送达,由法官或书记员将法文书送到被告处,由被告或与其同住的家属签收;2、邮寄送
刑事辩护
人浏览
您好,原告和被告都可以作为受送达人。
全部6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当事人是原告还是被告
当事人是原告还是被告
当事人既包括原告,也包括被告。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是由于实体法上的权益发生纠纷,或与特定的法律事实有直接关系而进入诉讼,
损害赔偿
人浏览
法律分析:送达的主体是法院。送达的主体必须是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向法院或者他们相互之间递交诉讼文书或其他文书都不叫送达,不能适用民事诉讼法有关送达的规定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法律分析:送达的主体是法院。送达的主体必须是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向法院或者他们相互之间递交诉讼文书或其他文书都不叫送达,不能适用民事诉讼法有关送达的规定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送达地址确认书是写原告的地址。填写的地址应该是能确保能收到法院信件的地址,因为如果提供的地址错误,法院按此地址邮寄的信件被退回的,将被视为已经送达,产生不利的影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法律分析:送达的主体是法院。送达的主体必须是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向法院或者他们相互之间递交诉讼文书或其他文书都不叫送达,不能适用民事诉讼法有关送达的规定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户口本分户和不分户有什么区别
户口本分户和不分户有什么区别
户口本分户和不分户的区别:户口本不分户,子女无法享受补贴,不需要缴纳费用。户口本分户后,家庭的土地会重新进行划分,子女无法继承父母的土地;父母子女有两个宅基地,
民法
人浏览
原告的送到地址确认书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16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16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16岁承担的法律责任如下:承担刑事责任,刑事的责任年龄是16周岁。民事方面,自己有工作收入的,可以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承担民事责任;尚在学习的,属于限制民事
民法
人浏览
一般是填写原告的地址,具体的被告地址有被告自己填写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给个人干活欠钱不还的处理方式如下:1、电话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2、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3、最有效的是直接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通过劳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什么情况可以强制迁出户口
什么情况可以强制迁出户口
强制迁出户口的情况:离婚后房子已经明确的判属归于其中的一方,另外一方就是不迁出户口,可以强制迁出。房子因为买卖或者是继承发生了产权上面的变化,现在产权的拥有者可
民法
人浏览
男朋友借钱不还可以起诉。前提是有证据,并且在诉讼时效以内。证据包括欠条、录音、付款凭证等都可以,不能经过任何的涂改或者复印等加工。注明还款日期的,诉讼时效从借条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沈抚新区户口归哪管
沈抚新区户口归哪管
沈抚新区户口归沈抚新区派出所管。户口登记工作,由各级公安机关主管。城市和设有公安派出所的镇,以公安派出所管辖区为户口管辖区;乡和不设公安派出所的镇,以乡、镇管辖
民法
人浏览
同事借钱不还的,债权人可以先找其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仲裁或者直接提起诉讼,如果债权人要提起诉讼,需要准备好起诉状以及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递交到有管辖权的人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户口消了身份证还能用吗
户口消了身份证还能用吗
户口消了身份证不能用。户口被注销后,原身份证均已失去法律效力。不管什么原因导致户口被注销,按规定身份证均应由原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将身份证收回。
民法
人浏览
怎么查户口所在地
怎么查户口所在地
查户口所在地的办法:查询自己户口可以到现居住地派出所查询,携带上身份证到户籍科查询,公民身份信息属保密范围,互联网上个人无法查询。个人户口本和身份证上有相关记录
民法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