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公布了算不算通过审查

更新时间:2024-05-15 00:48:05人浏览
问题描述:
发明专利公布了算不算通过审查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综合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76772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发明专利公布不代表通过审查。发明专利需经过实质审查,符合专利法规定后,才会被授予专利权。如审查中发现不符合规定,会通知申请人修改或陈述意见。如逾期不答复,申请将被视为撤回。
2024-05-15 00:45:52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94189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发明专利公布后并不等于通过审查。实质审查中可能需要多次修改或陈述意见,直至授权、驳回或撤回。申请人应密切关注审查进展,及时响应审查意见,以确保专利申请的顺利进行。
2024-05-15 00:46:04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25890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发明专利公布后,需等待实质审查结果。常见问题包括需修改申请、陈述意见或处理驳回等。应根据审查员通知的具体要求,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推进审查进程。
2024-05-15 00:48:05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现在发明专利申请材料有哪些
现在发明专利申请材料有哪些
现在发明专利申请材料有哪些呢?若对这类问题有着类似或相同的疑问,相信在仔细看完下面的文章后,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裨益。接下来就是由法律快车小编带来现在发明专利申
发明专利
人浏览
发明专利申请时间大概多久?
发明专利申请时间大概多久?
发明专利申请时间为3到5年,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收到发明专利申请后,经初步审查认为符合本法要求的,自申请日起满十八个月,即
专利法
人浏览
对发明专利申请进行初步的审查原则及审查程序
对发明专利申请进行初步的审查原则及审查程序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指南》的规定,审查员对发明专利申请进行初步审查的主要任务是:审查发明专利申请所提交的文件以及缴纳的有关费用是否符合我国《专利法》及其
发明专利申请审查
人浏览
发明创造可以申请专利的情况
发明创造可以申请专利的情况
我国专利法保护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发明创造。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是指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
专利申请提交
人浏览
申请发明专利需要有什么条件?
申请发明专利需要有什么条件?
核心提示:申请发明专利需要有什么条件?申请发明专利的对象需要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下面由法律快车的编辑为你介绍申请发明专利需要符合的条件、申请所需提交的资
专利法
人浏览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如下:时间限制,临时身份证只有三个月的有效期;时效限制,需要长期保存复印件的业务不能使用;功能限制,需要刷身份证读卡的无法使用,临时身份证没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不可以异地办理身份证。初次办理身份证必须要在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补办和换领居民身份证才可以异地办理。异地换证是为了在外地的群众就近办理身份证明。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直接向当地政府询问.可以处理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在网上办理北京居住证的流程包括有:登录北京市居住证服务平台;进行居住证办理申请;现场提交证明材料;在线领取电子版居住证等。我国《居住证暂行条例》规定,申领居住证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可以通过身份证查到姓名。知道身份证号码能查到个人信息,可能一般人是查不到的,但是-些执法部门就可以查到,还能查到户口信息等,也可以查到住宿记录,还有是否有驾照,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是可以作为证据的。但证据效力比较小,如果没有其他证据来证明合同内容,法院通常不会采信该扫描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提交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处理不同的违章程度,需要准备的材料多少不同。1、被电子眼拍照:这种情况准备好行驶证就行。2、超速违章:这种个情况需要带上行驶证、驾驶证及两证的复印件。3、被贴了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在立案阶段是不需要证据的。立案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根据缴费基数确定定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不是到法院拿,是起诉书书写好或者是委托他人写好提交给法院。民事起诉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或者需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