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患权利义务 > 医生的义务 > 一句“婴儿遗体属医疗垃圾”背后的人性关怀断裂

一句“婴儿遗体属医疗垃圾”背后的人性关怀断裂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2-24 02:24:15 人浏览

导读:

近日,山东省济宁市郊区光复河桥下出现15具婴儿遗体。济宁市卫生局办公室主任称,初步调查,15具婴儿遗体可能是当地医院里引流产或者病亡的死婴,按法律规定,属于医疗垃圾。济宁市卫生局称30日将发布调查结果。(3月30日新京报)从“部分婴儿腿上贴着印有出身年月、

  近日,山东省济宁市郊区光复河桥下出现15具婴儿遗体。济宁市卫生局办公室主任称,初步调查,15具婴儿遗体可能是当地医院里引流产或者病亡的死婴,按法律规定,属于医疗垃圾。济宁市卫生局称30日将发布调查结果。(3月30日新京报)

  从“部分婴儿腿上贴着印有出身年月、母亲姓名、住院床位信息的绿色标签”等新闻细节看来,婴儿遗体的来源已不存任何异议。不过,对任何一位良知尚存者而言,这15具惨遭“抛尸”的婴儿遗体,都犹如一幅凄楚的社会画卷,令人触目惊心。但不可思议的是,该地卫生局对此事件作出的回应,不仅冠冕堂皇,而且木然到了“冷漠”的程度。

  当然,我们无力在婴儿遗体算不算“医疗垃圾”的问题上,与之展开口水仗,我们也相信通过调查,官方必定能够找到“元凶”并加以惩处。可是,此次婴儿遗体“意外”流入小河,飘逸至公众视野里,已然为我们拉开了医院在日常处理婴儿遗体时的冰山一角。

  其实,纵观当下医疗垃圾处置不当的现象,表面看来,一是对处置流程缺乏严密的监管,二是本身存有利益角逐空间,但很大程度上仍旧是医院医德管理偏废所致,从中更是不难体察出人性关怀的或缺甚至是断裂。也正因为如此,普通人眼中的婴儿遗体,在医院方看来,没有任何生命意蕴,可以物化为一次性输液管一样的“东西”,统统属于“医疗垃圾”。应该说,正是存有这样的观念定位,婴儿遗体处置发生“意外”的背后,实乃长期漠然视之的一种必然。

  倒不是说,婴儿遗体处置上应当有类似殡葬礼仪式的送别仪式,但如此草率地将其等同于一般性医疗垃圾,不仅容易形成的一种“重医学、轻人性”的意识观念,而且也极易惯性地渗透到日常的医疗服务上来。诸如“摔断右腿左腿被植钢板”等医疗事故频发的现实,拷问着医德的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为什么医者如此“不把人当人看”的人性关怀断裂现状。

  由此看来,婴儿遗体属不属于医疗垃圾等技术问题背后,着实隐藏着医者如何为医的人性追问。如果该地卫生局及肇事医院,仅仅从医疗垃圾处置的角度来看待此事,问责也好追责也罢,恐难以杜绝“医疗垃圾处置不当”事件的再次发生,或许更将医界医德问题继续“掩埋”。因此,笔者以为,婴儿遗体惨遭“抛尸”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了我们医疗形象的损毁现实,看来我们的从医人员亟需补上“人文精神”这一课,方能由内及外地再塑“白衣天使”。(杨海东)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