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患权利义务 > 医生的义务 > “战斗天使”还在战斗

“战斗天使”还在战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2-24 01:17:53 人浏览

导读:

陈晓兰一个医生的救赎朱晓军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1月新医改方案修订版即将公布之际,记录女医生陈晓兰抗争医疗腐败的《一个医生的救赎》出版陈晓兰接受专访时认为:“看病难、看病贵”,都没有“看病怕”更严重今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

  陈晓兰

  一个医生的救赎  朱晓军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1月

  新医改方案修订版即将公布之际,记录女医生陈晓兰抗争医疗腐败的《一个医生的救赎》出版

  陈晓兰接受专访时认为:“看病难、看病贵”,都没有“看病怕”更严重

  今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征求意见稿)》并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方案的修改版有望下月公布。“新医改”一直是全社会的热门话题。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著名作家朱晓军的《一个医生的救赎》。该书在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作品中篇报告文学《天使在作战》的基础上成书,以更触目惊心的笔墨曝光医疗黑幕黑得发臭的现状,以及女医生陈晓兰凭着白衣天使的责任和良心,不畏艰难向医疗腐败宣战的11年反医疗腐败的艰辛历程。

  本专题采写及图: 吴波

  陈晓兰现状:

  不处理涉嫌医院,

  拒绝领取11年工资补偿

  柏杨称赞她是“有尊严的中国人”

  11年前,女医生陈晓兰发现自己所在的医院用假冒伪劣医疗仪器进行所谓治疗,不仅无数患者的身体健康为此受到威胁,而且还要支付巨额的医疗费用。在她调查的23位接受过光量子治疗的患者中,有9人死于肾功能衰竭和肺栓塞。她开始向上海和国家相关部门举报,奔走在药监局、法院等监督部门和执法部门间,从此踏上了不懈地向医疗腐败作斗争的漫漫征程。她两次被迫离开医疗岗位,经常被人跟踪或遭到威胁,为了取证,她一次次主动接受医疗器械的伤害。她是孝顺的女儿和尽职尽责的大夫,可自己的父母竟也死于医疗问题……她先后揭发9种被药监局注册的伪劣医疗器械,为病人减少的损失高达数十亿元。

  2007年,陈晓兰被公众推举为CCTV感动中国人物、法制新闻人物。柏杨先生生前也称赞她是“有尊严的中国人”,“她以自己的职业为荣,为腐败现象注入一股清流,也让这本书,留下一道尊严的表率!”于丹赞她代表了这个社会核心价值的方向。

  “一些医生生病都不敢进医院”

  这位“白衣战士”的现状如何?昨日,记者连线采访了已经退休在家的陈晓兰医生。她告诉记者,等了11年的工资补偿方案终于已经出炉,总计为十余万元。但陈晓兰表示,“补偿我的工资,意味着职能部门已经认可我11年的举报是正确的。可是,那些涉嫌杀人的医院和相关的医护人员却没有受到任何处理,在这些‘罪犯’没有绳之以法之前,我将宣布拒绝在工资补偿单上签字!”

  陈医生告诉记者,虽然医院已经宣布她退休,但她没有退休金、没有医保。她说:“我已经无法讲述某些医院到底有多黑,包括我在内的一些专家教授级的医生生病都不敢进医院,由此可想而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SDFA的药品法则里写着一百毫升以上的输液叫大输液。在国外,输液是需要病人签字,家属签字,病理科主任签字,药剂科主任签字。可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大输液却成为当今中国医生的首选。医学专家认为,输液产品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哪怕将0.05毫米直径的不溶性微粒带入人体后排不掉的,会导致肺肉芽肿和肺栓塞等疾病,杀菌不彻底的药品还会造成中毒甚至死亡。我们的医院哪有动不动就给病人输液的?”

  《一个医生的救赎》作者朱晓军接受采访时说“从某种意义来说,我在跟陈晓兰医生一起作战。医疗反腐不是陈晓兰医生一个人的事,是我们所有人的事,包括那些不良的医生,你现在宰病人,当你成为病人时也要被宰!”

  对话陈晓兰:“新医改” 要走出四大误区

  一是把政府投入不足作为医改不成功的主要原因,片面强调投入;二是将“看病贵、看病难”视为医疗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忽视“院长负责制”完善的重要性;四是将“以药养医”视为问题根源,片面主张“医药分开”。

  广州日报:您觉得现在治病难、治病贵的原因何在?

  陈晓兰:一直以来 “看病贵、看病难”被认为是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新医改方案中,也将其作为近期工作的重点。 我认为,“看病难、看病贵”既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现象(至少在医保已经覆盖的城市不是主要问题),也不是导致医患矛盾尖锐化的主要原因。当前医疗卫生领域的问题之大、之严重,已经远远超过“看病贵、看病难”的层面。集中体现为“看病怕”的医疗安全问题。

  “看病怕”怕什么?最怕医生不负责,也怕吃假药用假器械,怕小病治成大病,怕没病的看成有病,怕看病的钱被医院骗光后被赶出医院。而比“看病怕”更可怕的是,由于绝对的信息不对称,患者身处险境当中而不知害怕。这些年来,就在一般老百姓感觉“看病贵、看病难”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专业人士感触更深的是“看病怕”。而我11年来的举报,也是呼唤社会共同关注这个问题。

  广州日报:有专家认为,目前医疗卫生方面的积病是因为政府投入的问题,您怎么看?

  陈晓兰:多年来,卫生领域一直有一种声音,认为政府对医院投入偏低导致医改走向迷途。在我看来,总体上政府对医疗的投入对比其他国家是少了,确实应该增加,并且应该向缺医少药的偏远地区投入,但这并不是医改远离目标的主要原因。

  现在的医院(特别是大型三甲医院)让人感觉并不缺钱。比如上海等大城市一些大医院,一年的各项收入高达十几亿甚至几十亿。

  “以物代药”现象出现在医改最初的阶段,持续长达8年。其实质是医院挖企业的墙脚,其结果是导致劳保医疗费用的巨大流失,大量大企业因此被拖累,将近40余年的劳保医疗制度还没有来得及与医保制度衔接上,就基本垮塌了。后来人们常说政府对医院投入不足,可是没人看到,除了政府,企业也曾以劳保医疗形式对医院大量投入,而此投入很大程度上都通过各种“以物代药”形式流进了医院管理者、监管人员的口袋。

  广州日报:您觉得新医改应该要注意哪些问题?

  陈晓兰:其实总结起来,新医改应该走出四大误区:一是把政府投入不足作为医改不成功的主要原因,片面强调投入;二是将“看病贵、看病难”视为医疗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忽视“院长负责制”完善的重要性;四是将“以药养医”视为问题根源,片面主张“医药分开”。[page]

  新闻链接

  新医改方案修订版

  下月有望公布

  通过公开征求意见、修改后的新医改方案有望在明年1月公布。届时,包括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在内的五个配套方案也将一起“亮相”。

  据悉,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本方向是,政府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统一价格,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

  (据《21世纪经济报道》)

  为反映医疗腐败被迫下岗、以身试药

  SFDA领导

  握着陈晓兰的手说感谢

  陈晓兰在虹口区广中地段医院理疗科担任医生时,发现医院使用的“光量子氧透射液体治疗仪”是有问题的器械,于是她坚持不懈地通过各种方式反映问题,设法终止这种治疗仪的使用。

  因为陈晓兰毅然揭露“光量子”骗局,因而被所在医院迫使“自动离职”。她下岗后,“光量子”依然“在岗”为“白衣魔鬼”广开财路。而“只有先当受害者,才有资格当举报者”的规矩,又迫使她不得不以柔弱之躯进行药物试验,接受“光量子治疗”。宁肯自身受害,也要拿到证据,她是以生命向腐败冲击的。但一次成功之后,又出现了“光纤针”, 又出现了“静舒氧”……

  本书作者不仅充分展现了陈晓兰的勇气和正气,也重点讲述了几个受害者的受害状况以及他们参与告状的经历,还有他们的怨恨,无奈,无助,以及他们在参与告状中的焦虑和恐惧。陈晓兰一次又一次地进京“反映问题”,连SFDA的官员见到她的第一句话都是陈医生你又来反映问题了。几年里她进京都有34次,每一次都涉及到医疗腐败。

  如此腐败之网,是很难破除的。因为,它背后有一系列既得利益集团在支撑;因为,它并非仅是个人行为,而是整个体制和制度问题;陈晓兰是并非“鸡蛋碰石头”,而是“拿石头砸天”。在此,作者将批判的矛头直指掌握着行政大权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SFDA),因为只有权力的官僚主义和不作为主义特别是权力的腐败才会纵容医疗的腐败,才会使医疗腐败像野火一样四处蔓延。作者朱晓军嘲笑SFDA的官员是“球技精湛的‘足球门卫’,不论什么问题都能挡在球门之外,或把它踢回,或传给他人。”也许稍稍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通过陈晓兰的不懈努力,SFDA部分官员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他们有的被绳之以法,有的被“双规”、被撤职。新上任的SFDA领导终于握着陈晓兰的手说声感谢。

  (贺绍俊、崔道怡)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