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美容 > 医疗整形知识 > 曲美下架,监管部门为啥“迟到”了

曲美下架,监管部门为啥“迟到”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3-01 03:58:23 人浏览

导读:

孙连宇上周末,媳妇“突然”宣布:再也不“嗑药”减肥了,要向俺学习——积极锻炼。我看了看日头,摸了摸额头,太阳照常打西边落下,胖嘟嘟的脑袋也没发烧。这是咋回事呢?原来,她有一个瘦得跟木乃伊2.0的同事,成天叫嚣“减肥”,最近老是虚脱、犯迷糊、心率加速。

  孙连宇

  上周末,媳妇“突然”宣布:再也不“嗑药”减肥了,要向俺学习——积极锻炼。我看了看日头,摸了摸额头,太阳照常打西边落下,胖嘟嘟的脑袋也没发烧。这是咋回事呢?原来,她有一个瘦得跟木乃伊2.0的同事,成天叫嚣“减肥”,最近老是虚脱、犯迷糊、心率加速。按说,这在她们那个“周扒皮”公司不稀奇。

  但媳妇相当不屑:还新闻工作者呢?看不看新闻——“风靡十年”的曲美上周“悄然下架”,生产厂商太极集团称,下架系主动召回,并非药监部门要求。官方公告还称“申请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管下,继续开展西布曲明的后续安全性研究工作”“这一举措完全展现出一个大企业视人民健康为己任的风貌,展示出一个蒸蒸日上的中国民族医药企业诚信做人、严谨做药的专业态度”。

  就这一“做人”表态,真将了“有关部门”一军,一番“心理斗争”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称:综合国内外监测评估结果,禁止西布曲明及所有同伙在我国“流窜作案”。但这并不算是“新闻”啊。起码对“有关方面”来说不是。据《科学美国人》报道,早在年初,欧盟就已下令:禁止西布曲明在市场上销售。近年来,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一项旨在研究西布曲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该药可能增加受试者严重心血管风险。今年2月,国家食药监局召开西布曲明安全性问题的专家咨询会,也弄了个风险提示。但所谓“下架”呢?

  面对国际药品监管机构的成熟意见,“迟到”不啻失职。其实,哪怕如今懒洋洋一纸“召回令”,也远远落在了生产企业后面——难道真如《新民周刊》所云?食药安全指望不上制度,只能靠道德。如我媳妇,不管我从科学角度咋阐述——肥胖成因,既是慢性生理病,又是神经精神病,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安全有效的减肥药。但她只有在物伤其类时,才会幡然醒悟。不错,副作用的显性表达或更具说服力,但我们忍心看谁做贪婪药企的“小白鼠”呢?遗憾的是,2004年1月1日—2010年1月15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西布曲明相关不良反应报告298例。

  职能部门对监管的触觉为何迟钝,究竟是不作为还是有难言之隐?自郑筱萸案发生后,事关食药安全的制度、道德都不那么令人放心:监管部门与一些企业的权益已经趋同化,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专家预测,未来10年,我国肥胖人数将超2亿。减肥的巨大需求,催生了一个充满利润的市场,尤其是对国内那些已经丧失研发能力、动力的药企来说。有主谋,自有帮凶,算上国内个别丧失基本准则的媒体,不断用失实失察的广告来夸大减肥药好处——画面上修饰过的广告模特那曼妙的身材,诱使如我媳妇等那样身体质量指数在正常范围内的女性飞蛾扑火。

  真相?或许只有消费者不知道。活脱脱一场合谋——职能部门装聋作哑,生产企业明知故犯,新闻媒体推波助澜……也许消费者愿打愿挨,但作为职业操守、商业道德,有一个底线不容践踏,那就是生命健康。曲美下架,是无奈的高调——纸包不住火。但下一个上架的会是什么呢?不错,随着我们对肥胖症的生理机制了解得越来越多,减肥药也会变得越来越有针对性。但问题在于,如果我们的整个监管机制、流通渠道仍旧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哪怕是一颗打虫药,谁又敢放心吃下肚呢?

  2004年1月1日—2010年1月15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西布曲明相关不良反应报告298例。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