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消费常识 > 消费提示 > 警示:香港无"三包"规定 购物防"数码"陷阱

警示:香港无"三包"规定 购物防"数码"陷阱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5-06 07:25:26 人浏览

导读:

内地游客前往港、澳地区旅行、观光,购物是行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由此引发的消费投诉也不少,尤其是有关数码产品的投诉与日俱增。记者调查发现,由于消费者迷信香港产品尤其是数码产品,购物时不辨真假,容易掉入名牌、价格、功能等陷阱。而根据香港的有关规定,除了
内地游客前往港、澳地区旅行、观光,购物是行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由此引发的消费投诉也不少,尤其是有关数码产品的投诉与日俱增。记者调查发现,由于消费者迷信香港产品尤其是数码产品,购物时不辨真假,容易掉入名牌、价格、功能等陷阱。而根据香港的有关规定,除了因质量问题或无销售资格等因素外,一般商品不能退换。为此,福建省消费者委员会提醒消费者,赴港购物提防“数码”陷阱。

赴港购物纠纷增多

福建省消委会有关人士向记者介绍了3起比较典型的内地消费者赴港购物纠纷。

●投诉一:傍名牌混淆视听。

福州的郭祥冰等4位老人日前到福建省消费者委员会诉称,他们去年底参加福州市康泰旅行社组织的“港澳5日游”。到达香港后,在导游的带领下进入银座(国际)免税批发集团(香港支店)。进店前,导游宣传说,银座集团信誉可靠,又是免税商店,价廉物美,同样的商品要比内地便宜不少。进店后,营业员向他们推销日本富士亚数码相机,称富士亚原本和日本著名电器制造商富士公司是一家的,质量可靠,内地的福州等地都有维修点。在对方的宣传下,郭先生等4位老人以1800元的价格各自购买一部富士亚(FUJIYA)数码相机,以450元购买了该机SD(32M)记忆卡各一片。

当晚,郭祥冰等人回到宾馆阅读商品服务卡时(购物时他们都没带老花镜)看到,内地只有上海等4个城市有富士亚的办事处,通过电话咨询,他们还了解到,富士亚和富士公司无任何关系。意识到上当受骗后,次日他们到营业厅要求退货,遭到拒绝,经营者只同意换给他们富士亚的另一款(XT-3)相机。因返程日期临近,最后郭祥冰等4位老人只能接受。

然而,过了3个月时间,郭祥冰等人所购的这4部富士亚相机中有两部出现重大故障,一部相机是开机显示屏不显,一部相机是拍摄出的照片模糊、变形、变色。而450元购得的SD(32M)记忆卡,福州市场售价只要100元。近日,福建省消委会已将此起投诉转至香港特别行政区消费者委员会处理。

●投诉二:价格虚高“宰”顾客。

福州的周女士6月11日在香港旅游时,购买了FUJIL富士丽摄像机及FUJIA富士丽数码相机各一部,当时销售人员称,富士丽就是名牌“富士通”的产品,在福州有保修点,价格也便宜。回到福州后,周女士查了一下,发现富士丽跟富士通毫无关系,且在福州也无保修点,只在广州有一个保修点。不仅如此,该产品的价格比内地要高出一倍,当时花3000多元买的相机在内地只需1800元左右。

●投诉三:夸大像素来蒙人。

6月26日,福州的郑大彬、郑学永、林善铭、严拱辰等人参加福建省世纪神舟国际旅行社组织的“港澳五日游”。6月27日,他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来到银座(国际)免税批发集团(香港支店),以单价1000元的价格购得自称是“日本富士牌400万像素”型号为“FUJIYA-DVE9”的数码相机3部,以1600元购买了自称是“日本富士牌800万像素”型号为“DSC359D.C(FUJIYA-XT8)”的数码相机一部。回福州后,他们咨询专业人士后得知,这两款相机价格偏贵,且像素与实际相差很大,没有香港商店所描述的400万像素、800万像素。不仅如此,该产品还无生产厂家、无厂址、无产品合格证书等。

香港购物无“三包”规定

记者了解到,鉴于当前涉及数码产品的投诉增多,香港特别行政区消费者委员会曾向内地有关部门有过解释,目前香港的法律没有对特定商品进行包修、包退、包换的“三包”规定,也没有类似内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而是靠市场竞争迫使经营者提供优质商品和服务。另外,与许多国家和地区不同,香港的《售卖货品条例》规定,出售后的货品只有在“没有可销售的品质”时消费者才可要求更换,如因货物价格的高低而要求退货是不予接受的,因此,消费者不能在购物后因价格因素而改变主意希望换货或退货。

鉴于两地有众多的消费差别,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总干事陈黄穗建议,内地游客在香港购物遇到问题时,可致电香港消委会。通常来说,随旅行团购物的旅客所购物品如有质量问题投诉至香港消委会,14天内可以退换或全额退还货款。

内地百姓香港购物需谨慎

随团外出旅游一般都有购物安排,这往往是产生消费争议的导火线之一。福建省消费者委员会投诉部副主任许歆为此提醒内地百姓,因为香港没有价格管制体系,无法以价格过高为理由要求退货,所以,内地百姓最好进行价格比较后再决定是否购买,不要盲目相信店方的宣传,冲动购物。若购物时发生纠纷,不要在店内与店员理论,最好的方法是取回收据或任何可以证明此项交易的资料,尽快报警或向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投诉。
业内人士期盼,香港方面能出台更具实用性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条款,这样将便于内地消费者在香港放心购物消费。(编辑 唐 文)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