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消费关注站 > 文化消费提升精神愉悦 消费环境有待改善

文化消费提升精神愉悦 消费环境有待改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1-12 03:53:04 人浏览

导读:

文化消费包括物质文化消费、精神文化消费和生态文化消费,它是社会文化一个极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由于生活质量的改善,文化消费已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不仅如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们为了适应不断更新的生活环境,文化

  文化消费包括物质文化消费、精神文化消费和生态文化消费,它是社会文化一个极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由于生活质量的改善,文化消费已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不仅如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们为了适应不断更新的生活环境,文化消费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不同领域有代表性的几位消费者,他们在讲述自己的文化消费理念的同时,还指出了文化消费市场中存在的不足。

  缺乏好的产品对消费者不公平

  北京金振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单振东告诉记者:“我个人在文化消费方面阅读主流刊物多一些,再就是上网。以前还订阅一些小说读物,但最近几年总觉得好的作品不多,能引起兴趣的作品不多了。以前还常去看电影、看演出、听音乐会,现在很少去了。碰到比较不错的电影、电视剧,顶多偶尔买一些盘看看。正因为这样,这几年就把更多的资金投放在了名人字画、古董、邮票等方面的收藏上了。”单总坦言,自己虽然不太懂,但觉得起码有价值,有升值空间。

  对于文化市场的消费需求,他认为由于工作原因,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不太多了,一方面因为好的作品确实不多,另一方面大多数人的生活、工作的节奏都比较快,没有精力在这方面过多关注。再就是很多从事文化产品工作的人也比较浮躁,因此产品不够吸引人,而且缺少生命力。这也是消费者不肯在这方面多付出的原因之一。他表示,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很多,但其精神需求还有待提升,这当中也包括从事文化产业工作的人员。没有好的文化产品,或缺乏好的文化产品,对消费者来说是不公平的。

  中国科技大学学生任隽姝告诉记者,她平日里购买书籍和杂志比较多,但很少看电影,不看电影的原因是觉得太贵,碟也很少买,因为可以从网上下载。买书和杂志的支出一般会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

  任隽姝在学生中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买书是她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每次要消费几百块钱,这对于一个没有收入的学生来说,已经是一笔相当大的开销。她说,之所以把购书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图书比较有营养,她喜欢的类别也比较宽泛,而杂志喜欢时尚类的。不过她看这类杂志主要是希望多了解一些与生活智慧相关的内容。

  不规范不严谨图书比较泛滥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教授王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从事数字艺术教学,包括动漫、影视,因此对于国际上的大制作影片比较关注,把它作为参考资料进行研究、借鉴,所以比较注重相关光盘的购置。在图书消费方面,我主要围绕自己研究的领域去选择,每次到书店都会花上五六百块钱,只要进了书店就不会空手回来。”

  在王教授看来,这个领域需要综合性知识,包括哲学、心理学、宗教以及民间艺术等等,甚至包括自然科学。因为动画和影视创作都离不开这些综合元素的支持与服务,所以在消费上一般来说是不讲价钱的。

  对于目前文化产业方面的消费结构,王教授认为:目前他所需要的这个层面的东西比较少,一般性的不规范的、不严谨的图书比较泛滥。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因此,他希望图书出版的从业人员,以及监管部门对今后的图书能有一个出版标准,加大整合、监督力度,避免无序状态蔓延。

  文化消费心态要重新构建

  北京好风好雨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项目总监戴大辉认为:“就目前来讲,老百姓对于文化消费还缺少概念,当然这与自身收入有一定关系;再就是我们在文化建设方面还不够科学、完善。过去大家还会买一些书,有时候还看一看话剧,或者听音乐会。自进入网络时代以后,免费资讯多了,因此日常的文化消费观念越来越淡薄了。”

  戴大辉告诉记者,他们在举办各种演出和一些大型活动时发现,很多观众并不习惯个人买票,主办方也会拿出一些票赠送给相关单位。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一方面可能与消费者可供选择的消费方式比较多,消费分流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消费者还缺少文化消费意识,或者在文化消费方面缺少消费的分配比例。再就是政府或企业埋单的时候并不在少数。他举例说,东方百老汇一直想在内地搞一院线,但这些年迟迟没有进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觉得我们的市场培育并不像他们所期待的那样。

  再有,消费能力与个人收入有很大关系。虽然说现在生活质量比以前提高很多,但是很多人更愿意把日常开销用在子女的教育方面。至于如何提升老百姓的文化消费意识,戴大辉认为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包括文化产品的经营者和媒体,包括消费心态的重新构建。

  文化消费环境有待改善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的权莉是文化部培训中心的老师,因为专业和工作的原因,她的业余生活和文化消费关联度比较大。看电影、听音乐、逛书店是上学就养成的习惯;工作后,近水楼台,看演出,去美术馆看展览,参加一些文化沙龙或者文化培训也成了她日常的主要文化消费。

  她告诉记者,上学时,因为学的是影视专业,买碟看碟既是她的学习作业,也是她的业余爱好。“小虎队的专辑是我买的第一盒磁带,后来父母给我买了一个飞利浦的录音机。80年代,那个录音机1000多块,是家里的主要家当了。后来上大学,我在广播站买了很多磁带,再后来就买CD了,现在听音乐都是在网上下载,基本上什么音乐都可以找到,一个大硬盘就足够了,节省了多少钱啊。”

  权莉说:“买书,也是我的主要消费。以前,逛书店特别开心,闻着墨香味,翻着装帧精美的书籍,感觉很过瘾。现在,工作越来越忙,只能去网上逛卓越、当当了。虽然网上书店价格便宜,买卖都很方便,但是少了逛书店的乐趣。”

  看电影、看演出、逛展会是权莉上班后新的文化消费。现在电影票不便宜,可是她还是觉得去电影院看电影才是真正的享受。“我每年都会办张电影会员卡,1000多元,就可以把一年喜欢的片子都看了。此外就是看演出,逛展览,而参加文化沙龙和文化培训是这几年新的文化消费”。

  说到当下的文化消费市场,权莉认为,现在文化消费的种类越来越多了,有个数据: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时候,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则会出现井喷。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消费数量及质量的要求日益增加。“过去,看电视,听广播,恐怕是人们的主要文化消费了。而现在,看演出、看大片、逛艺术展、上网冲浪等,选择越来越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百姓精神文化品味的提升和国民幸福指数的提升”。继而,权莉还提出几点建议,比如:文化消费仍需引导、文化消费发展不平衡、文化消费产品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文化消费价格偏高等,这些都有待改善。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