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就业 > 就业动态 > 边远地区:千呼万唤人不来

边远地区:千呼万唤人不来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6-30 07:08:46 人浏览

导读:

千呼万唤人不来北京市教委学生处长甘北林在一篇文章中直言不讳地指出:如今很多毕业生的择业口号,已由过去的“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变为“到公司去,到国外去,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毕业生择业的价值取向日益功利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北京、上海

千呼万唤人不来

北京市教委学生处长甘北林在一篇文章中直言不讳地指出:如今很多毕业生的择业口号,已由过去的“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变为“到公司去,到国外去,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毕业生择业的价值取向日益功利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北京、上海等地的毕业生就业招聘会上,边远省份及地区的展位前显得冷冷清清。一位西北地区单位的招聘人员说:“虽然我们也有不少条件好的单位,但因为地处偏远,很难吸引到人才,尤其是基层一线的中小型企业,根本无人问津。我们年年是高兴而来,扫兴而归。”而今年1月9日、10日深圳应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吸引了全国11万多毕业生,超出历史最高纪录一倍多。今天的“孔雀东南飞”,不再“五里一徘徊”,而是义无反顾。

在北京交通大学举办的一次招聘会上,兰州铁道学院想招几名硕士毕业生。晚上该校人事处几位同志按照自荐材料上的地址逐个敲开学生宿舍,与其中一位毕业生足足“磨”了两个小时,向他详细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和优惠政策,这位毕业生虽然尚未找到理想单位,但还是不愿签约。论各方面条件,兰州不比内地一些省会城市差,但有些毕业生一听是西北,心里就有几分不乐意。

内地学子不愿去边远省区,边远省区生源也竭力往外奔。一位在北京上学的甘肃籍毕业生告诉记者:“俗话说‘子不嫌母丑,狗不怨家贫’但在繁华的都市呆了四年,在感情上、生活方式上已无法回到过去,基层单位的用人机制、激励机制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最主要的是发展机遇少。”这话代表了很多毕业生的心声。

但是,如果把毕业生就业地区间分布的不合理、不平衡全归罪于毕业生,未免失之偏颇。

在“99北京迎春人才大市场”上,记者见到几位中国农业大学的毕业生,满脸的无奈说明他们的求职很不顺利。“各种媒体开口闭口就说如今毕业生眼光如何高,不愿到基层,这实在有些冤枉,”一位毕业生激动地说,“不是我们不愿去基层,而是基层农村不愿要我们。我们往届的师兄师姐们不少人毕业一两年了还未落实单位,或者只在单位挂个名,与失业没什么两样。”从理论上讲,我国农业科技人员十分缺乏,但现实却是大量农业科技人员难以就业。相关人士分析认为,目前农村实行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农民科技意识不强,诸多因素决定了当前农村基层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吸纳能力不强。

地处东北边疆的黑龙江省,自1997年以来,每年有2000多名毕业生迫于省内就业的压力而出省就业。该省人事厅一位负责人介绍说,每年出省就业的正是省内紧缺的人才,而留下的大量长线专业毕业生又难以安排。事实上,边远地区人才需求已由全面短缺变结构性短缺。由此可见,人才分布的地区不均衡、毕业生就业困难,不仅仅是毕业生择业观念与价值取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人才的需求与供给结构的失衡与错位,同时还有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模式等深层次方面的原因。要改变这种状况,也必须多管齐下,单纯依靠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