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保障 > 经济补偿金 > 职工得了癌症后辞退有补偿金吗

职工得了癌症后辞退有补偿金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9-25 13:55:32 人浏览

导读:

每个人不可避免的都会生病,生病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对于不幸患了癌症的劳动者而言,通常情况下都是需要住院进行治疗的,此时就会面临辞职的问题。那么职工得了癌症后辞退有补偿金吗?以下将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进行详细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每个人不可避免的都会生病,生病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对于不幸患了癌症的劳动者而言,通常情况下都是需要住院进行治疗的,此时就会面临辞职的问题。那么职工得了癌症后辞退有补偿金吗?以下将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进行详细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职工得了癌症后辞退有补偿金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于患有癌症的员工,并不是辞退的法定理由,所以原则是不能辞退的,如果因癌症不能胜任原有工作,调岗后又不有胜任的,可支付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条无过失性辞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超过半年不足一年的,支付一个月工资,不足半年的支付半个月工资。以劳动者本人实际工资计算.

  解除劳动合同单位需要提前30日通知,如果没有提前通知的,需要另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二、员工在职期间患病公司该如何处理

  (1)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职业病病人

  用人单位应建立职业病报告制度,责任到位,有人负责,当发现有职业病病人时,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不得虚报、漏报、拒报、迟报、伪造和篡改。

  (2)向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报告

  用人单位出现职业病病人时,除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外,同时还应向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报告。

  (3)积极安排劳动者进行职业病诊断和鉴定

  如果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感到不适,又排除其他疾病的,经员工申请,用人单位应安排员工的职业病诊断,对职业病诊断结果有异议的可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为了保证受到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享有充分的权利,职业病诊断、鉴定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三、用人单位违法辞退员工怎么办

  可以申请经济补偿金。

  用人单位辞退员工实质上是劳动合同解除的原因之一。劳动合同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一种法律行为。由于劳动合同解除事关重大,因此劳动法对其条件和程序做了严格的规定,用人单位辞退员工必须要遵守严格的法律条件和法律程序,不是说辞就可以辞。不正确的辞退有很多的情形,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违法的辞退。违法的辞退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情形:

  1、辞退员工事实依据不充分;

  2、辞退员工法律依据不准确;

  3、辞退员工操作程序不合法。

  上述三种违法的辞退,往往会给公司的经营管理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以上就是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关于职工得了癌症后辞退有补偿金吗的相关知识。综上所述,职工得了癌症之后用人单位是以此为理由将职工辞退的,如果职工患上癌症并因此不能胜任原有工作经过培训或者其他途径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在与其解除合同之前需要向其额外支付一个月的工资。如果您还有没有解决的问题,欢迎您咨询法律快车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