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保障 > 经济补偿金 > 企业买断后的补偿标准

企业买断后的补偿标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6-28 15:29:27 人浏览

导读:

买断工龄的计算方法需要参照员工在企业的工作年限、工资水平、工作岗位等条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还要经企业与员工双方协商,报有关部门批准。更多关于企业买断后的补偿标准的相关知识,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就为您来解答这个疑惑。

  买断工龄的计算方法需要参照员工在企业的工作年限、工资水平、工作岗位等条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还要经企业与员工双方协商,报有关部门批准。更多关于企业买断后的补偿标准的相关知识,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就为您来解答这个疑惑。

  一、企业买断后的补偿标准

  买断工龄的计算方法需要参照员工在企业的工作年限、工资水平、工作岗位等条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还要经企业与员工双方协商,报有关部门批准,由企业一次性支付给员工一定数额的货币,从而解除企业和富余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这种经济补偿根据不同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水平等,补偿的数额也不相同。而买断的工龄是按照自缴纳社保时的时间开始计算。

  二、什么是买断工龄

  买断工龄是指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一些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安置富余人员的一种办法,即参照员工在企业的工作年限、工资水平、工作岗位等条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经企业与员工双方协商,报有关部门批准,由企业一次性支付给员工一定数额的货币,从而解除企业和富余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把员工推向社会的一种形式。

  三、买断工龄的相关法律规定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买断工龄是违法的。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买断工龄是保障劳动者合理利益的一种有效手段,改革开放40年来的无数次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16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72条)。如果企业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员工即使不能迅速重新就业,也能依法享受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而不存在员工离开单位就没人管的问题,因此也就无须买断工龄。但仍有一些国有企业无视国家政策法规的明文禁止,在安置富余人员时还采用买断工龄的做法。针对这一现象,为了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时,严格禁止企业采取买断工龄形式将员工推向社会。1999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关于贯彻两个条例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加强基金征缴工作的通知》规定:“任何单位都不能以‘买断工龄’等形式终止职工的社会保险关系。”1999年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出售国有小型企业中若干问题意见的通知》也强调:"确保职工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出售方应在申请出售前征求职工对出售方案和职工安置的意见,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在企业出售中终止职工社会保险关系,不得借出售之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对职工‘买断工龄‘或为职工办理提前退休把职工推向社会。"

  法律快车小编温馨提示:劳动者如果被辞退,则应当通过诉讼或劳动仲裁维权。以上内容就是法律快车编辑为你整理的关于企业买断后的补偿标准的相关知识,希望在工作和学习中能够帮助到您。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感到疑惑,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编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