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工资 > 加班费 > 劳动节休假时间加班怎么计算加班费

劳动节休假时间加班怎么计算加班费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11-20 16:52:55 人浏览

导读: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很多人因为疫情延缓了出行度假的脚步在家休息,也有一部分人依然奋战在工作岗位上,那么劳动节休假时间加班怎么计算加班费呢?之后是否会安排补休呢?下面由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介绍。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很多人因为疫情延缓了出行度假的脚步在家休息,也有一部分人依然奋战在工作岗位上,那么劳动节休假时间加班怎么计算加班费呢?之后是否会安排补休呢?下面由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介绍。

  一、劳动节休假时间加班怎么计算加班费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通知,现将2020年劳动节放假安排为:5月1日(星期五)至5月5日(星期二)放假调休,共5天,4月26日(星期日)、5月9日(星期六)上班。

  根据上图可知,2020年5月1日为劳动节,5月2、3日为休息日。5月4、5日原为工作日,之所以安排休息,因为4月26日(星期日)、5月9日(星期六)上班,安排5月4、5日两天予以补休,这两天定性为休息日。

  据此,加班费计算如下:

  1、2020年5月1日法定节日加班,应另行支付300%加班费。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的规定,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上海市目前最低工资标准为2480元/月,也就是说,当天用人单位安排加班,标准工时员工最低可得加班费:

  2480元/月÷21.75天/月×1天×300%=342.07元。其中21.75为法定计薪日。

  对于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在法定节假日加班的,应按照不低于其计件单价的300%支付其加班费。

  那么,大家都知道法定节日均为带薪休假,该300%的加班费是否包含本数“带薪”呢?

  其实是不包含的,根据劳动部关于印发《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的通知,安排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应另外支付给劳动者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或日工资标准300%的工资。言外之意,法定节假日安排员工劳动,员工实际可得到四倍工资。即员工最低可得工资:

  2480元/月÷21.75天×1天×(100%+300%)456.09元。

  2、2020年5月2、3、4、5日工作,属于休息日加班,未补休时应支付加班费。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的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工资。按最低工资2480元/月计算,标准工时员工可得最低加班费为:

  2480元/月÷21.75天/月×4天×200%=912.18元。

  对于实行计件工资的员工,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用人单位在休息日安排加班,且不能安排补休的,应按照不低于其本人计件单价的200%支付其加班费。

  综上,若用人单位在放假期间安排标准工时员工正常工作,应支付最低加班费为:

  342.07元+912.18元=1254.25元;

  应支付的最低工资数额为:

  456.09元+912.18元=1368.27。

  二、法定节假日的明确日期

  根据2014年《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如果用人单位在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加班的,不得以调休代替支付加班工资,应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300%另行支付加班工资。

  如果用人单位在除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可以选择给劳动者安排调休而不支付加班工资;如果不给调休,则应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200%另行支付加班工资。

  三、国庆和中秋同一天,当天加班有6倍工资吗

  根据计算基数、计算系数、加班天数,这加班费的“三要素”来分析考量,明年中秋国庆同日加班,是没有6倍工资的。

  那么,中秋、国庆遇到双节合一,会不会补一天为法定假日,多一天3倍工资?2020年出现了中秋节、国庆节同为一天的特殊情况。对于加班费的计算,有人认为10月4日或增加为法定假日,但究竟是2倍还是3倍工资,还要以国家有关部门通知为准。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劳动节休假时间加班怎么计算加班费的相关知识。像劳动节这样的法定节假日加班,获取加班费是劳动者的法定权利,劳动者在权益受到侵害时,也要积极争取权利的救济。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法律快车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