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合同纠纷 > 合同范本 > 劳动合同 > 劳务合同 > 劳务合同适用法律依据有哪些

劳务合同适用法律依据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12-17 08:10:21 人浏览

导读:

劳务合同区别于劳动合同,实际上劳务合同更偏向于受到民法、合同法等民事法律的规制,是基于双方当事人平等协商基础上签订的民事合同,那么劳务合同适用法律依据有哪些,下面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进行详细地介绍有关内容。

  劳务合同区别于劳动合同,实际上劳务合同更偏向于受到民法、合同法等民事法律的规制,是基于双方当事人平等协商基础上签订的民事合同,那么劳务合同适用法律依据有哪些,下面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进行详细地介绍有关内容。

  一、劳务合同适用法律依据有哪些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务合同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4、经济法等有关法律

  二、劳务合同有哪些特征

  1、主体的广泛性与平等性。劳务合同的主体既可以是法人、组织之间签订,也可以是公民个人之间、公民与法人组织之间,一般不作为特殊限定,具有广泛性。同时,双方完全遵循市场规则,地位平等。双方签订合同时应依据《合同法》的公平原则进行。

  2、合同标的的特殊性。劳务合同的标的是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提供的活劳动,即劳务,它是一种行为。劳务合同是以劳务为给付标的的合同,只不过每一具体的劳务合同的标的对劳务行为的侧重方面要求不同而已,或侧重于劳务行为本身即劳务行为的过程,如运输合同;或侧重于劳务行为的结果即提供劳务所完成的劳动成果,如承揽合同。

  3、内容的任意性。除法律有强制性规定以外,合同双方当事人完全可以以其自由意志决定合同的内容及相应的条款,就劳务的提供与使用、受益双方意定,内容既可以属于生产、工作中某项专业方面的需要,也可以属于家庭生活。双方签订合同时应依据《合同法》的自愿原则进行。

  4、合同是双务合同、非要式合同。在劳务合同中,一方必须为另一方提供劳务,另一方则必须为提供劳务的当事人支付相应的劳务报酬,故为劳务合同是双务有偿合同。大部分劳务合同为非要式合同,除法律有做特别规定者外。

  三、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有哪些区别

  (1)主体资格不同。

  劳动合同的主体只能一方是法人或组织,即用人单位,另一方则必须是劳动者个人,劳动合同的主体不能同时都是自然人;劳务合同的主体双方当事人可以同时都是法人、组织、公民,也可以是公民与法人、组织。

  (2)主体性质及其关系不同。

  劳动合同的双方主体间不仅存在财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还存在着人身关系,即行政隶属关系。劳动者除提供劳动之外,还要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服从其安排,遵守其规章制度等,成为用人单位的内部职工。但劳务合同的双方主体之间只存在财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彼此之间无从属性,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劳动者提供劳务服务,用人单位支付劳务报酬,各自独立、地位平等。

  (3)主体的待遇不同。

  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除获得工资报酬外,还有保险、福利待遇等;而劳务关系中的自然人,一般只获得劳动报酬。

  (4)报酬的性质不同。

  因劳动合同的履行而产生的劳动报酬,具有分配性质,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不完全和不直接随市场供求情况变动,其支付形式往往特定化为一种持续、定期的工资支付;因劳务合同而取得的劳动报酬,按等价有偿的市场原则支付,完全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是商品价格的一次性支付,商品价格是与市场的变化直接联系的。

  (5)用人单位的义务不同。

  劳动合同的履行贯穿着国家的干预,为了保护劳动者, 《劳动法》给用人单位强制性地规定了许多义务,如必须为劳动者交纳社会保险、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政府规定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等,这些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不得协商变更。劳务合同的雇主一般没有上述义务,当然双方可以约定上述内容,也可以不存在上述内容。

  (6)适用的法律不同。

  劳务合同主要由民法、经济法调整,而劳动合同则由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规范调整。

  综上所述,劳务合同不属于劳动合同,两者在上述几项内容有着根本的区别,所以劳务合同受到民事相关法律的约束,而劳动合同偏向于行政法律的约束。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整理的劳务合同适用法律依据有哪些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