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合同法 > 违约金 > 劳动合同法违约金赔偿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违约金赔偿的规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11-30 12:13:43 人浏览

导读:

劳动合同法违约金赔偿的规定是除服务期约定及竞业限制约定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违约金。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主体不合格、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等。

  一、劳动合同法违约金赔偿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违约金赔偿的规定是:

  1.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2.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3.除此之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4.其他。

  二、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

  1.合同主体不合格。如受雇一方提供了假的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聘用单位不具备招聘资格等。

  2.合同内容不合法,即劳动合同有悖法律、法规及善良风俗,或是损害了国家及社会的公共利益。如约定制造冰毒、假钞等。内容不合法的劳动合同不受法律保护。

  3.意思表示不真实。劳动合同是双方合意的产物,应该是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违背一方的真实意愿,因而是无效的。

  4.合同形式不合法。法律快车提醒您,这是指劳动合同没有采取书面形式、当事人也未实际履行主要义务,或者依法或应当事人要求应当鉴证的劳动合同没有鉴证等。在一般情况下,只要当事人采取补救措施,使合同形式上合法化后,就可以认定合同有效。

  三、劳动合同保存年限是多久

  员工在职的,劳动合同应当一直保存。对于已经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员工,其劳动合同应当至少再保存二年备查。劳动合同可以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