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合同纠纷 > 合同效力 > 可变更合同 > 可变更或可撤销合同的法定条件

可变更或可撤销合同的法定条件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3-01-03 15:19:19 人浏览

导读:

可变更或可撤销合同的法定条件包括存在欺诈或者胁迫等情形的,合同是基于双方真实意思表示订立的,经过双方当事人的一致决定可以变更或者撤销合同,存在法定情形的不需要双方意思表示即可撤销。

  一、可变更或可撤销合同的法定条件

  可变更或可撤销合同的法定条件包括:

  1.合同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决定可以变更或撤销合同;

  2.合同因重大误解而订立;

  3.合同签订过程中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

  4.合同约定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明显显失公平。

  法律快车提醒您,合同以意思自治为原则,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可以变更或者撤销合同。如果无法达成一致的,符合第2、3、4项法定条件的,可以撤销合同。

  二、合同可撤销的期限是多久

  合同可撤销的期限为一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开始计算。主张因重大误解订立合同请求撤销的,撤销期限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天。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三、民法典合同撤销的法律后果如何

  订立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依合同法规定解决合同纠纷争议被仲裁裁定或被人民法院判决合同无效或者合同被撤销,会产生以下法律后果:

  1.返还财产。返还财产是在合同被依法裁定无效或被撤销后,双方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都享有的请求对方返还自己投入的财产权,而接受的一方则依法负有返还的义务,要求返还的权利和应返还的义务,是指双方均应恢复合同履行前的状况而绝不是指未履行合同的损失。

  2.赔偿损失。赔偿损失是指合同被依法裁定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所遭受的损失。赔偿损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负有返还义务的一方不能返还财产的情况下,通过赔偿损失的方法恢复合同履行前的原状;另一种因合同被裁定无效或被撤销后双方所受的损失,按责任大小承担赔偿的比例。

  3.行政处罚。合同在无效的情况下,可能产生追缴财产,被课以行政罚款等处分。如果订立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是出于恶意串通,以损害国家、集体、社会公共利益或第三人利益为目的,因此而取得的财产属非法所得。非法所得应依法追缴,并课以相应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应追究刑事责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