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工伤赔偿 > 工伤事故处理 > 工地伤亡事故处理流程

工地伤亡事故处理流程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3-27 11:55:12 人浏览

导读:

我们都知道,对于在工地的劳动者而言,发生工伤都是比较常见的事情,因此会为此购买保险等等。那么工地伤亡事故处理流程?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我们都知道,对于在工地的劳动者而言,发生工伤都是比较常见的事情,因此会为此购买保险等等。那么工地伤亡事故处理流程?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工地伤亡事故处理流程

  发生工伤首先应当申请工伤认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用人单位应在三十日内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用人单位未申请的,工伤职工应自事故发生之日起一年内申请。申请时需提供:工伤认定申请表,存在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证明等材料。其次应申请劳动能力鉴定:伤情稳定后,可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申请时需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等。在完成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程序后,可确定具体的赔偿标准。此时,工伤职工可与用人单位协商工伤赔偿事宜;若协商不成,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二、工地上受伤找哪个部门

  农民工在工地发生事故后,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单位在正常的情况下未向社保部门申请工伤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综上,农民工在受伤后,在包工头不能足额赔偿的情况下,在事故发生的一年内可以向建筑工程所在地或者分包给包工头的建筑单位所在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申请工伤。

  三、工地上受伤怎么赔偿

  找到了在施工地工作后先和施工地包工头签好劳动合同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就算出现工人施工期间受伤也可以有劳动合同为凭证是在该单位工作而受伤,就可以得到相应的赔偿。

  首先医疗费角度来算,工伤治疗费用需要和规定好的,例如工伤保险提及诊疗的项目和工伤保险提及到的药品目录以及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应当相符合,以上规定由我国国务院劳动保障的行政部门同我国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已经设定好的。需办理的机构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目录提及到的工伤职工医疗支出费用,和工人的工人受伤期间的康复或者受伤后的康复护理费用以及医疗使用到的辅助器具费用进行核对和检查,若以上描述几种费用属实是由工地公司结算的应及时地结算好费用。

  其次伙食补贴和交通食宿费用,假如受伤工人因为当地医院提出需转到外地医院治疗的情况下,但为各种问题不能在外地住院又或者工人能接受到外地接受治疗的情况下,施工单位应对这种情况给予基本的伙食补贴费和交通食宿费。按照规定也包括按照伤残程度由医院评定伤残级别需要护理的费用,应当从工伤保险的基金按照逐月方式支付生活护理费。生活护理费应该支付多少是以在某个地区员工的上年的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比例支出。

  在工人受伤情况下不能每天出勤的都应该采取停工留薪的方式,而规定的是

  (一)受伤的工人已上班12个月的,按工伤前12个月每个月的工资(包括施工单位的基本工资,奖金和津补贴以及加班工资)计算其原工资;

  (二)工人受伤但上班尚未满12个月的,按工伤前每个月的实法工资工资计算其原工资标准。

  (三)工人受伤但上班没满1个月的,按合同标明的每个月工资计算其原工资标准;如果还没约定好或者还在试用期内的工人是按照不低于本市职工上年度社会月平均工资的60%计算其原工资标准。

  受伤了的工人因为家庭或者日常实际情况和就业需求,同时经过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鉴定识别,受伤工人已经需要用到假肢、矫形器、轮椅等辅助人体的医疗器械(辅助工具),而工人支付的费用工作单位是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

  由于受伤情况较严重的或者不能到施工地出勤工作的,施工单位是应该与工人继续保留着劳动关系的,再由工作单位按照每个月都加上工人受伤的伤残津贴,并且工作单位应该也要按照规定为受伤工人缴纳应该缴纳的社保费用。如果受伤的伤残津贴是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所固定好的标准应该让工作单位再补上差额的。

  延伸阅读:如果工地老板拖欠工资怎么办?违反安全规定操作受伤,也算工伤吗工作中受伤,没签劳动合同怎样维权?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工地伤亡事故处理流程的相关知识,综上所述,用人单位应在三十日内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