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合同知识 > 劳务派遣合同 > 劳务雇佣协议和用工合同的区别?

劳务雇佣协议和用工合同的区别?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12-29 13:40:26 人浏览

导读: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劳务合同与用工合同也属于比较常见的合同类型,我们要注意区分二者之间的联系。那么,劳务雇佣协议和用工合同的区别?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劳务合同与用工合同也属于比较常见的合同类型,我们要注意区分二者之间的联系。那么,劳务雇佣协议和用工合同的区别?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劳务雇佣协议和用工合同的区别

  (一)二者的历史不同。雇佣合同的历史久远,自从奴隶社会剥削的存在,人类的劳动关系中就开始有了雇佣关系,随着劳动交换的需要而逐渐产生了雇佣合同。劳动合同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十七世纪的雇佣合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性质不同。雇佣合同是受雇人为雇佣人提供服务的合同;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确定劳动关系的劳动用工合同。

  (三)目的不同。雇佣合同以供给劳务为目的,系以雇佣人对劳务人之“所有”及对劳动者之“支配”为中心,而劳动合同则是以提供劳务的劳动者其“人”为中心,以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的内部成员为目的。

  (四)受国家干预的程度不同。雇佣合同更多的体现是当事人的双方的合意,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结果,国家干预的程度较小;而劳动合同更多的体现了国家对当事人合同的干预,对合同的订立程序、用人单位的义务、工作条件、劳动保护最低工资、合同的解除等都作了特别规定,主要侧重于对劳动者的特别保护。

  (五)主体及其关系不同。劳动合同中一方为劳动者,另一方为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均属于法人或社会团体,其适用范围只限于单位用工方面,劳动者在成为用人单位的内部成员后,遵守其内部的规章制度,必须承担一定的工种或职务工作,受雇人与雇用人间存在“特殊的从属关系”,受雇人的劳动须“在于高度服从雇方之情形下行之”。而雇佣合同既可以一方为公民,另一方为单位,也可以双方均为公民,且雇员不成为雇主的成员。受雇提供的劳务十分广泛,凡法律调整的服务均可以适用于雇佣合同。

  (六)法律调整不同。劳动合同由、调整;雇佣合同应属于民法调整。目前,我国尚没有对其做出明确规定,适用《民法典》的一般原理规制。

  (七)争议的处理程序不同。劳动合同发生争议时,必须经仲裁前置程序后,司法机关才能介入,争议应适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处理,仲裁机构或法院可以裁判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同样,合同解除应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序。而雇佣合同发生争议时,法院可直接受理,适用民法的规定处理;解除没有什么特别程序,双方均可随时解除雇佣关系。

  二、签订劳务合同可以不缴纳社保吗

  双方如果是劳务关系,则不适用劳动法,用人单位可以不给提供劳务者缴纳社会保险,但是可以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作为补充,规避用工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三、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区别

  (一)主体资格不同。劳动合同的主体只能一方是法人或组织,即用人单位,另一方则必须是劳动者个人;劳务合同的主体双方当事人可以同时都是法人、组织、公民,也可以是公民于法人、组织。

  (二)主体的待遇不同。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除获得工资报酬外,还有保险、福利待遇等;而劳务关系中的自然人,一般只获得劳动报酬

  (三)确定报酬的原则不同。在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及国家的有关规定给付劳动报酬,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劳动合同法》第30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而劳务合同中的劳务价格是按等价有偿的市场原则支付,完全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

  (四)法律调整不同。劳务合同主要由民法、经济法调整,而劳动合同则由社会法中的劳动法来规范调整。

  (五)纠纷的处理方式不同。劳动合同纠纷发生后,应先到劳动机关的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不服的在法定期间内才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劳动仲裁是前置程序;《劳动合同法》第80条规定,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劳务合同纠纷出现后可以诉讼,也可以经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劳务雇佣协议和用工合同的区别?的相关知识,类似于保姆和雇主之间,其实签订的协议就属于雇佣协议,雇佣者本人只需要对雇主一个人负责,基本上就是做好自己平时的散碎工作即可,相对来说,要比劳动关系轻松一些,在劳动关系当中不可能签订所谓的雇佣协议。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