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合同纠纷 > 合同诈骗 >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之比较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之比较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12-03 11:14:54 人浏览

导读:

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因为有的诈骗分子会利用合同来实施诈骗行为。那么,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之比较?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因为有的诈骗分子会利用合同来实施诈骗行为。那么,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之比较?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之比较

  理论上普遍认为,主要应把握如下几点:

  (一)主观目的不同。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主观上是以签订合同为名,以达到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而民事欺诈行为人虽然也有欺诈的故意,但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二)客观方面不同。民事欺诈虽然在客观上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但其欺诈行为仍在一定程度内,故仍应由民事法律、政策调整;合同诈骗罪中的虚构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应由刑法来调整。民事欺诈行为有民事内容存在,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和实际行为。

  (三)履行合同的实际行为不同。合同诈骗中行为人根本无履行诚意,客观上不作履行合同的任何积极努力,或者是履行小部分而骗取大部分财物;而民事欺诈行为,行为人有履行合同的诚意,能够虽有可能无法完全履行,但能作各种努力。

  (四)对所获财物的处理方式不同。合同诈骗中,行为人拿到对方当事人财物后,或携款潜逃,或是挥霍浪费,根本不想履行合同或将财物归还对方;而民事欺诈中,行为人在取得财物后,多用于购买生产资料,为履行合同创造条件。

  (五)产生的法律后果不同。合同诈骗罪承担刑事责任,而民事欺诈承担民事责任。

  通过上述列举,只有在确定行为人有无非法占有目的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确定客观行为和客体的性质。因此,只有主观上有无非法占有的目的才是合同诈骗罪和民事欺诈行为区别的关键所在。

  二、合同诈骗量刑数额标准

  (一)自然人犯合同诈骗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本条之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四)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00元——1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

  (五)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10万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六)个人诈骗公私财物10万—50万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三、常见的合同诈骗手段

  (一)伪劣产品替代履行。在签订买卖合同时,欺诈方出示真实的质量较高的样品,而在履行时却代以质量低劣的伪次品。

  (二)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当事人一方在自身无履约能力或虽有一定履约能力的情况下,自订立合同起,就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而是想通过欺诈手段使对方履行合同。在骗取对方履行合同之后,非法占有对方履行的钱或产品,而自己却不再履行合同,使对方造成重大损失。

  (三)伪造产品的质量鉴定证明或标志。供方本无产品或产品质量不合格,但为骗取货款,引诱对方签订合同,伪造产品的质量鉴定证明或标志,合对方看过之后信以为真而订立合同,在对方作出履行之后,供方则不再对等做出履行,溜之大吉。

  (四)假冒注册商标商品诱签合同。一方当事人为了诱使对方签订合同,骗取钱财,将自己的伪劣产品假冒为注册商标商品,对方由于信任注册商标商品而与之签订合同,在履行合同之后,才发现上当受骗。

  (五)谎称专利产品。当事人一方(供方)谎称自己的产品为专利产品或名优产品,利用对方信息不灵,交通闭塞,缺乏经验,对"专利"或"名优"产品的神秘感或信任感而使用权其陷入错误的认识。供方在对方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况下,与其签订合同,以推销自己的伪劣产品。

  (六)盗用其他单位名称。一方当事人通过非法途径盗取其他单位的公章或合同专用章或空白合同书,在对方当事人不知自己为无权订约人的情况下,为了获取非法利益,而与对方当事人签订买卖合同,获取对方当事人履行的钱或物。

  (七)假单位欺骗。所谓假单位,又称"皮包公司",是指根本不存在或未经合法注册的单位。这样的单位没有注册资金、没有固定的场所,没有经营管理设施,甚至连从业人员都有是虚假的。

  (八)虚假价格欺诈。供方使需方在陷入错误认识的情况下与之订立合同,从中获取不法利益。这种欺诈手法一般是通过所谓的"大削价"、"大甩卖"、"大清仓"活动实现的。

  (九)长线大鱼欺诈。所谓长线大鱼,即"放长线钓大鱼"。

  (十)买卖双重欺诈。这是一种古老传统且较难识别的欺诈手法。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之比较的相关知识,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没事去找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合同诈骗罪往往与合同纠纷纠结在一起。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