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合同纠纷 > 合同终止 > 合同解除 > 单方解除协议通知书样板

单方解除协议通知书样板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10-18 14:54:09 人浏览

导读:

在现实生活中,当事人双方签订合同的情况是非常多的,但很多时候,往往会出现一方当事人单方解除合同的情形,那么单方解除协议通知书样板怎么写?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在现实生活中,当事人双方签订合同的情况是非常多的,但很多时候,往往会出现一方当事人单方解除合同的情形,那么单方解除协议通知书样板怎么写?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单方解除协议通知书样板

  编号:

  被通知人:

  所属部门:

  因下列第____项原因,根据《劳动合同法》及单位规章制度的规定,本单位决定从_年_月_日起解除或终止与您的劳动合同关系:

  一、员工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

  二、员工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

  四、单位依法进行裁员;

  五、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

  六、严重违反单位的规章制度;

  七、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单位造成重大损害;

  八、员工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本单位提出,拒不改正;

  九、因员工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致使合同无效;

  十、员工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十一、劳动合同到期;

  十二、员工已达退休年龄。

  十三、其它:

  您可领取经济补偿金:____元,其它费用:____元

  请您于前述劳动合同解除之日前一周内到单位人事部门办理劳动合同解除和工作交接手续,逾期不办理手续者责任自负。

  特此通知!

  (公章或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注:以前述1至4项、11项原因解除或终止时,需提前30日通知员工;

  本通知一式两份,单位与被通知人各留一份。

  签收栏:

  上述通知我已收取,内容已知悉。

  签收人:

  年 月 日

  二、单方解除合同

  单方解除,是指解除权人行使解除权将合同解除的行为。它不必经过对方当事人的同意,只要解除权人将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直接通知对方,或经过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向对方主张,即可发生合同解除的效果。

  协议解除,是指当事人双方通过协商同意将合同解除的行为,它不以解除权的存在为必要,解除行为也不是解除权的行使。中国法律把协议解除作为合同解除的一种类型加以规定,理论解释也不认为协议解除与合同解除全异其性质,而是认为仍具有与一般解除相同的属性,但也有其特点,如解除的条件为双方当事人协商同意,并不因此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解除行为是当事人的合意行为等。

  三、解除合同通知书送达五种方式

  一、直接送达。根据员工的户籍地址和现住址直接去员工家中,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要有两人以上一同前往,一人为人事人员,一人可以是工会或其他部门员工,送达员工并要求签收。万一员工本人不在家,也可以请员工同住的成人直系亲属签收有效,这个办法适用于员工住址较近的情况。

  二、邮寄送达。通过邮政寄送挂号信,在挂号信的封面或存根栏必须写上送达的内容是什么,不然今后收信人会以不知道信中是什么内容没看或扔掉等理由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另外,在挂号信寄出一段时间后,还需要到邮局去确认信件是否送达,邮局会给予正式的反馈,如果地址有误退回,再做其他办法。

  三、留置送达。第1点谈到如果直接送达没有人接收,家中无人,可以请所在社区的工作人员,或辖区派出所民警陪同一起到员工家门口,将信件内容塞入员工家中,并请社区、民警签字佐证以送达。4

  四、公告送达。如果找不到员工本人,可以采取登报的方式。其实,采用这种方法是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的,那就是只有在前述几种方法无法送达的情况才能采用公告送达的方式。而不能一开始就采取登报公告处理,因为你在此之前没有充分履行告知义务,而只是广而告之。公告送达要注意选择的媒体,要选取在国内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刊登。

  五、请公证处的人公正送达。这种方法代价太高了,把公证处的人请来作证,证明我们已经将文书送达员工。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单方解除协议通知书样板的相关内容,单方解除合同也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解除。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请及时咨询律师处理,法律快车提供专业律师,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