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我协商解决,请问我能得到哪些补偿?我现工资是3000元计,能拿到多少补偿金?

更新时间:2019-08-15 06:11:29人浏览
问题描述:
我在本单位工作了20年,现公司要调辞去我,与我协商解决,请问我能得到哪些补偿?我现工资是3000元计,能拿到多少补偿金?与我协商解决,请问我能得到哪些补偿?我现工资是3000元计,能拿到多少补偿金?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64988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就经济补偿问题签订协议,并已按协议约定的数额领取经济补偿金,但事后反悔,要求用人单位依法支付未足额给付的经济补偿金能否获得支持应区别情况作出处理: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经济补偿达成协议,协议中约定的经济补偿金额低于法定标准的,原则上应认定无效,属于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条款。劳动者按协议领取经济补偿金后,在法定期限内申请仲裁、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依法支付未足额给付的经济补偿金的,应予支持,不得以双方已达成协议,且实际履行为由,驳回劳动者的诉求。  
(2)但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协议中已明确告知国家法律法规对经济补偿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标准,劳动者明知协议所约定的补偿金额与法定标准有出入仍自愿同意签订协议的,即使补偿的标准及数额低于法律或法规规定,应当视为劳动者对自己权利的自行处分,劳动者按协议领取经济补偿金后反悔的,应当驳回其诉求。  
(3)劳动者领取经济补偿金后,对用人单位未依法足额给付的经济补偿金,超过法定期限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的,丧失胜诉权,应驳回劳动者的请求。  【操作指引】实践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就经济补偿达成协议的情况比较多,为了避免劳动者领取经济补偿后又申请仲裁、提起诉讼的风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签订协议书时应当告知国家法律对经济补偿的规定,并在协议书中告知劳动者依法可获得的经济补偿数额。可作如下约定:根据法律有关规定,甲方(用人单位)应当支付乙方(劳动者)经济补偿共计人民币×××元,经甲、乙双方平等协商,乙方(劳动者)同意甲方一次性向乙方支付经济补偿×××元,与法定标准差额部分乙方自愿放弃。
2019-08-15 05:46:34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58089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可以协商解决的侵权损害赔偿包括多种情况,比如关于医疗方面的侵权损害赔偿问题,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疗纠纷争议可以通过协商的办法进行解决。有数字显示,目前协商解决的医疗纠纷达70%左右。
现对此分析如下:首先,由医患双方自行协商达成协议,没有特定的第三人参加。这种协商简单明了,但容易造成矛盾激化,特别在双方法律知识欠缺,协议书漏洞较多的情况下,往往达成协议后双方再起争端。
其次,卫生行政部门主持达成调解协议。这种办法由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向卫生行政机关提出申请,在行政机关的主持下,双方达成协议。从目前情况看,这种办法能及时平息事态,稳定双方的情绪。
再者,当争议进入诉讼程序后,可由人民法院主持双方调解达成协议。该协议一经送达立即生效,具有强制执行力,并不得上诉。它的好处是法律效力高,规范性强。但医患双方要经历较长的时间。
除上述三种法律规定的协商解决争议方式外,还有两种新型方式可以尝试,即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和律师参与或见证下的调解:
第一,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是指双方当事人共同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由后者主持调解达成协议。
这种调解程序规范,达成的协议如果没有法定撤销事由,就成为合法协议,并且不收取任何费用。但目前,调解委员会对调解医疗纠纷争议肯定缺乏经验,需大胆实践。
2019-08-15 05:52:06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19636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劳动合同履行期间,被用人单位辞退是否有补偿,要看辞退的原因:
  
1、因为严重违法违纪,用人单位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解除合同,没有补偿,甚至可能赔偿用人单位损失。
  
2、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四十一条规定解除合同,用人单位 应当按劳动者本单位工作年限每年支付一个月本人工资经济补偿金,满半年不满一年的时间按一年计算,不满半年的按半年计算。其中,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合同的,还应提前30天书面通知或者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代通知金。
2019-08-15 06:11:29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我能拿到工资吗?
我能拿到工资吗?
我能拿到工资吗?,并提供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法律咨询法帮网网友问:我在一家公司上班,当时签的合同是两份,但是没有给我.后来因自身原因去辞职`(干了正好31天)但是
工资
人浏览
在工厂做了14年,准备做完今年回老家,8月初去人事那把工龄清了,补偿了6000元,11月5号左右工厂宣布11月30号倒闭,这样我能有补偿吗?能补偿多少,还没提离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解除房屋买卖合同赔偿多少
解除房屋买卖合同赔偿多少
解除房屋买卖合同是否需要赔偿视情况而定:1、单方面解除房屋买卖合同,如果是守约方单方面解除则不需要赔偿;2、单方面解除合
房地产
次播放
我能得到什么样的补偿?
我能得到什么样的补偿?
问:我在一公司上班期间,因为围墙倒塌导致我右脚砸伤,没有做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治疗后截掉四个小趾。公司已经负担了医疗费和护理费,但公司说围墙倒塌是意外事故和
劳动合同补偿
人浏览
被狗咬伤能得到赔偿吗?
被狗咬伤能得到赔偿吗?
6日,家住寿昌镇西华村的吴大伯打进新闻热线,向记者述说了这么一件事:两个月前,他来到新安江某工地打工,每天工资60元,月工资为1800元。10月10日上午,老板
民法动态
人浏览
你好,具体结合实际分析,建议及时依法维权
全部7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哺乳期离婚女方可以要求赔偿多少
哺乳期离婚女方可以要求赔偿多少
在哺乳期内提出离婚,如果没有第四十六规定的情形是无法要求赔偿的。但法院也会根据原告的具体要求进行一定的自由裁量。婚姻法第
离婚
次播放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就经济补偿问题签订协议,并已按协议约定的数额领取经济补偿金,但事后反悔,要求用人单位依法支付未足额给付的经济补偿金能否获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劳动法》一方面赋予了职工绝对的辞职权,另一方面又赋予了用人单位一定的请求赔偿损失的权利。《劳动法》第102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不合法;如果被扣款,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依据劳动合同法,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用人单位应当给与劳动者经济补偿。所以,如果公司提出续签并维持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需要缴纳城市建设维护税的是
需要缴纳城市建设维护税的是
纳税人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税额的需要缴纳城市建设维护税。实践中,市区的税率为7%,县城和镇的税率为5%,纳税人不在市,县城或县属镇的税率为1%。
税法
人浏览
半个月的补偿
全部6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怎样按政府指导价交契税
怎样按政府指导价交契税
按政府指导价交契税如下:90平方以下契税为1%;90平方~144平方以下契税为1.5%;144平方及以上契税为3%;房子性质为别墅或商业用途的、小区容积率小于2
税法
人浏览
这个补偿不合理,公司应该按照你们的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每满一年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全部1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解决。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店面房要纳税吗
店面房要纳税吗
店面房要纳税。对于自用的店面房,通常按照房屋的计税余值计算房产税;对于出租的店面房,通常按照租金收入计算房产税,从租计征的法定税率是12%。
税法
人浏览
南京车辆购置税怎么算
南京车辆购置税怎么算
南京车辆购置税的计算是:应纳税额=计税价格×税率,税率为10%,以实行从价定率的办法计算。计税的价格为支付给经销商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不包括增值税税款(税率1
税法
人浏览
法律分析:产假多少天,中国各地方和各单位对产假的长度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法律依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租金发票的税率是多少
租金发票的税率是多少
租金发票的税率是:有形动产租赁税率17%,不动产租赁税率11%。房屋租赁属于不动产租赁,增值税税率是11%,小规模纳税人按照5%征收率征收增值税,个人出租住房减
税法
人浏览
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有哪些
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有哪些
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有:一是惠及范围“再扩大”,能够享受减征政策的乘用车排量限制从1.6升提高到2.0升;二是政策发力“更应时”,符合条件的乘用车均可享受减征政策
税法
人浏览
道路交通事故工伤认定需综合考量。确认事故地点、性质,判断是否属于工伤范畴;明确责任划分,受害人是否负主要责任;及时报警并保留交警出具的事故认定书等证据材料,以便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离职时未休年假,可要求单位支付未休年假工资报酬或安排休假。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你和单位的协商及实际情况,如时间紧迫可选择支付报酬。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企业依法合规派员加班,应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合理安排加班时间,确保不超过法定时长。若违法延长工作时间,将面临法律处罚,影响企业声誉和劳动者权益。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解决。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