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期被要求辞退,写离职报告,应该怎么做维护自己的权益?

更新时间:2019-05-30 05:43:11人浏览
问题描述:
试用期被要求辞退,写离职报告,应该怎么做维护自己的权益?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20212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离职申请经济补偿金,要看你写的辞职报告中离职的理由是什么,如果是以公司没有为自己交社保,需要有书面的证据,证明自己已经提请一个月向公司提出补缴社保的申请,否则,即使以此为理由被迫解除与公司的劳动关系,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法院或者仲裁庭也不会支持的。所以,最好不要主动辞职。
2019-05-30 05:31:41
合同纠纷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21196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一、劳动者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或者具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
(二)至
(六)项规定的法定过错,用人单位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解除合同,没有补偿。
二、劳动者没有法定过错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没有法定过错,用人单位可以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和第四十二条规定单方面解除合同,但应当按劳动者本单位工作年限每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经济补偿金,满半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支付,不满半年的按半年支付。计算经济补偿金的工资,按劳动者解除合同前12个月平均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各种补贴和津贴、加班工资、奖金和特殊情形下支付的工资。本人工资高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倍的按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倍计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三、违法解除合同,应当支付赔偿金用人单位解除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经济补偿金的二倍支付赔偿金。《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第四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2019-05-30 05:38:57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78504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试用期内辞职不批申请劳动仲裁成功几率大的。除了申请劳动仲裁,还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解决的速度会更快的。
《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第十八条 对符合下列条件的投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投诉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依法受理,并于受理之日立案查处:
(一)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发生在2年内的;
(二)有明确的被投诉用人单位,且投诉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被投诉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所造成的;
(三)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并由受理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
2019-05-30 05:43:11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如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如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在试用期内,劳动者也有自己的合法权益,当用人单位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时候,劳动者应该怎么做?下面有八个方面,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一起来看看
试用期
人浏览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签了劳动合同可以辞职吗
签了劳动合同可以辞职吗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2、不需要理由,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劳动者在试用期内
劳动法
次播放
被逼离职,应学会维权
被逼离职,应学会维权
律师表示,以生育为由强迫女员工离职违反了妇女权益保护法;劳动仲裁部门呼吁,广大妇女遇到类似问题时一定要维权。某一女职员李敏(化名)不仅因为怀孕被逼离职,而且在她
解雇辞退
人浏览
试用期生病被解雇可申请仲裁维护权益
试用期生病被解雇可申请仲裁维护权益
案例:王女士与一家化妆品公司签定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试用期为5个月。但是在试用期内王女士因病住院,经过一个月的治疗仍未痊愈出院。在其住院期间公司已停发
劳动法案例
人浏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试用期内解雇有补偿吗
试用期内解雇有补偿吗
试用期内,如果员工是因为不符合录用条件而被解雇的,或者严重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则没有补偿。但如果是员工无过错而
劳动法
人浏览
一、劳动者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或者具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二)至(六)项规定的法定过错,用人单位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解除合同,没有补偿。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被公司无故辞退,可以要求赔偿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试用期内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法律虽赋予了用人单位依法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但也需遵循相关的程序规定,不得随意为之。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申请劳动者仲裁维权。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施工合同是不是要式合同
施工合同是不是要式合同
施工合同是要式合同。所谓要式合同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应当采取特定方式订立的合同。施工合同是指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施工、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协议,当事人订立施工合同应当采用
合同纠纷
人浏览
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需委托律师可以和我联系。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施工合同诉讼有效期
施工合同诉讼有效期
施工合同诉讼有效期一般是3年,特殊情况从其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3年,自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保护,但可以受理其诉讼
合同纠纷
人浏览
试用期间用人单位是有权解除劳动合同的 如有疑问欢迎来电或当面咨询
全部8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需要办理营业执照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施工合同几年没有诉讼时效
施工合同几年没有诉讼时效
施工合同三年超过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是三年,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特殊情况可以申请适当延长。
合同纠纷
人浏览
法律分析:协议除了当事人签字和按了手印就有效的,还需要当事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是自愿签订协议,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才有效。法律依据:《中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建设合同属于什么类别合同
建设合同属于什么类别合同
建设合同属于承揽类别合同。建设工程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通常包括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合同,依法订立的建设工程合同对承包人和发包人具有
合同纠纷
人浏览
承揽合同纠纷是什么意思
承揽合同纠纷是什么意思
承揽合同纠纷是在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给付报酬的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如报酬支付纠纷、定作物质量纠纷、承揽人保管纠纷、违约纠纷等。
合同纠纷
人浏览
先施工后签合同违法吗
先施工后签合同违法吗
先施工后签合同违法,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对于合同签订前的履行过程,由于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双方的权利义务不明确、法律责任界定不清,容易产生法律纠纷,合同的事前
合同纠纷
人浏览